雪娴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以前一直是大人眼里的乖乖女。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雪娴却显得特别任性,不但不听话,还总跟大人闹别扭。
前几天,气温突降,天气特别冷,雪娴去幼儿园前,妈妈坚持要给她穿棉衣,可是雪娴说什么也不肯穿。
妈妈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着、会生病,可是雪娴听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我就不,我就不。”无论妈妈如何劝说,雪娴就是不听。
后来,妈妈勉强给雪娴穿上了,可是她袖子一甩,就又脱下来了。
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妈妈急得冲她大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冻坏了怎么办?”
见妈妈这样说,雪娴“哇”的一声就嗷嗷大哭起来。
看着眼前这个哭哭啼啼的孩子,雪娴妈妈怕影响邻居休息,只好妥协。
读懂孩子的行为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遭遇过孩子不达目的而誓不罢休的哭闹,然而,面对孩子的固执与任性,家长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最终只好妥协“投降”。其实,家长过分的纵容只会阻碍孩子健康的成长,而弄清楚孩子倔犟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1.“倔犟”是一种执拗情绪,是自我中心意识的一种强烈表现
孩子到了2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而且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通过动作来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于是,曾经听话、乖巧、顺从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变得非常倔犟,难以变通,有时甚至会到难以理解的地步。由此看来,孩子的倔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其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寻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也就是为何大人骂孩子几句、打孩子几下,都可能会引来一场狂风暴雨的原因所在。
2.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行为
比如,有的父母一向觉得孩子乖一点是应该的,从不给予正面关注和表扬,而一旦孩子有不良表现,父母就会大加指责,这样就会给孩子一个暗示:只有自己不乖的时候,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于是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父母越生气,孩子反而越高兴,而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哭闹不休或是尖叫不止,就成了孩子对抗父母的“武器”。
3.给予孩子太多的爱护
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过多的爱护和关照。对于孩子的要求,这些家长也是无论对错一律满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我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的错误认识。一旦有一天,当孩子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用大哭大闹来报复,而此时的家长如果继续迁就,就会更加助长孩子任性的成分。
4.受父母个性的影响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言行的影响会更大。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处理问题时,总是表现出偏执、倔犟的一面,那么,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会渐渐形成偏执、任性、倔犟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的性格定局以后就会很难改变。所以,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5.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所致
2岁以前孩子的执拗情绪往往与自身的个性与特质有关。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特质,而这种个性在新生儿身上已经有所体现。比如说,同样是尿湿了尿布,有的孩子的包容性会更好一些,而有的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敏感。
由此看来,为了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走向偏执、极端、钻“牛角尖”,遇到困难能够设法自己解决,父母一定要学会善待倔犟的孩子。
换种方式爱孩子
虽说家有倔小孩总是件让大人头疼不已的事情,但是倔小孩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如果家长引导得当,这对培养他们独立、自信、自强的性格特质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呢?
1.家长要善于接纳孩子
碰到倔犟的孩子,家长要头脑冷静,意识到孩子年幼不懂事,理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同时要和风细雨地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倔犟不好,今后才会自觉纠正,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孩子。
2.倍加关心和爱护犟脾气的孩子
如果家有倔脾气的孩子,家长平时更要尽量争取时间多陪陪孩子,彼此谈心、交流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多从孩子身边的同龄人中找出榜样,启发孩子向他们学习。
3.家长不妨学点冷处理
对待倔犟时候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哄他,也不要大发脾气,更不能打孩子,而是暂时不理孩子,任其哭闹。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需让孩子明白,只要是无理要求,再闹你也不会答应他。
除此之外,为了赶走孩子心里“倔犟”这个恶魔,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倔犟”这个词从自己的脑子里剔除,即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再往性格的“犟”上联想,而是尽量从孩子心理动机去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这样既能克制住自己,化解自己与孩子的矛盾,又能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