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52阅读
  • 0回复

孩子情感的肯定建立自我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姜娜娜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2-18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与其高高在上,做一个威严的父母,倒不如放下心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这样父母就能体会到孩子内心深处不曾表露的喜怒哀乐,试着去接受孩子的每一份情感,用豁达的胸襟和仁慈的真爱帮孩子建立完善健康的自我意识。

研究发现,3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帮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事关孩子一生的大事。一个没有完善的自我意识或者自我意识不健康的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难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时,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父母可以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向好的方向,也可能是向坏的方向,关键是看成人如何引导孩子的自我认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个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在庄园的花园里有一个漂亮的人造喷泉,小女孩每次都会望着喷头出神,显然她想打开那个水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泉。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却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看到后很奇怪,鼓励她打开水龙头,但小女孩回答说:“不,妈妈不允许这样做。”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你这样做。小女孩很高兴,然后她伸出了手,但是快要接触到水龙头的时候,她又把手缩了回来,她还是怕妈妈责怪她。

很明显,并不在场的妈妈的禁令,比身边外祖母的鼓励具有更大的力量。因此,父母尽量不要去限制孩子,告诉孩子这不可以那不允许,多尊重孩子,肯定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完善的自我意识。很多父母都乐意聆听孩子表达那些正面积极的情绪,而对孩子生气、伤心等那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却难以理解,并不会去用心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

对父母来说,肯定孩子的情感,是一个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技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可供父母参考:

1.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避免直接描述孩子的感受,可以闲谈一些听到或看到的与之相关的事情,但不要去评价孩子的感受。比如,看到孩子闷闷不乐地在家里走来走去,这时如果说:“没有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度假,你一定觉得很烦闷。”这样的话正说中孩子的心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创造互动的机会,比如,问孩子:“我能问你一件事吗?”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或者看到孩子在等你开口,你可以从自己的观察角度提出问题:“我注意到你一直闷闷不乐地走来走去,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吗?”孩子不希望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受成为大人评论的话题,因此你需要营造令孩子安心的氛围,然而,是否开口仍然要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2. 承认孩子的感受。举例来说,孩子第一次晚上一个人睡觉,关上灯后他会感到很害怕,很紧张。这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这样说:“不要胡思乱想,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妖怪,都是自己吓唬自己”,或者“你都多大了,怎么还像两三岁的小孩子一样”等,而是应该承认孩子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再阐述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睡觉也很害怕,只要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3. 维护孩子的自尊,不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鼓励他们摆脱束缚,自由表达。在考试前,如果孩子感到紧张,他需要表达出来,这样他才能抛掉束缚,轻松地上考场。在倾听孩子的害怕和疑虑时,不要渲染、加深他的情绪,而要在交谈的过程中关注他。当父母不确定要说什么,或是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时,重复一遍或换个方式说说看,总之,要让孩子坚信,有父母作为他的情感释放口,他可以忘记顾虑,勇敢地继续下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