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噜噜爸去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噜噜放学。可是刚进幼儿园,噜噜爸就大老远地看到孩子正被老师罚坐在角落里。
“看来噜噜又惹事了”,噜噜爸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噜噜爸慢慢走近教室,噜噜看到爸爸,小脸绷着,低着头不敢看爸爸的眼睛。
就在这时,班主任谢老师朝噜噜爸走了过来,和气地说:“噜噜爸,今天噜噜又打人了,把班上的喃喃打哭了。最近,噜噜这孩子已经打了好几个小朋友了。就在昨天,噜噜就因为抢玩具把同班的小朋友菲菲打哭了。我想和你聊聊,看看怎么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
听说儿子又打人了,噜噜爸就气不打一处来,愤愤地说:“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我回家不好好收拾他!”
谢老师一听急了,忙说:“噜噜打别的孩子不对,但是你也不能打他、骂他啊!以暴制暴,可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噜噜爸点了点头,惭愧地说:“谢老师,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可是我家孩子不听话起来,简直能把我气死,实在没辙了,我就忍不住给他两巴掌。尤其是最近,他很不听话,挨的打就多了。”
谢老师听后,点点头说:“原因就在这儿。噜噜最近在幼儿园的打人行为就是因为在家里挨了打。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听了这番话,噜噜爸若有所思。这一次,他没有不顾孩子的面子就当着小朋友的面训斥他,而是冷静地一直站在门外等儿子的惩罚结束。之后,父子俩就一起回家了。
路上,噜噜爸问噜噜为什么打人,噜噜很干脆地说:“我看他不顺眼,我不喜欢他。”
听了噜噜的解释,噜噜爸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过,他始终忍着没有发火动手打噜噜,但是,他心里却对孩子的暴力行为非常不解:不喜欢别人就打人?孩子怎么会这么想?这么小就这么暴力,长大了怎么办?
读懂孩子的行为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噜噜愤怒的原因竟然是“我看他不顺眼,我不喜欢他”。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这又是怎样一种行为呢?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W.哈特普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即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前者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为了一件玩具或是物品,他们会和小朋友争来抢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行为会逐渐消失。不过,也有一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不是为了争抢玩具或是物品,而是直接对人造成伤害,这种攻击性行为就是敌意性攻击,故事中噜噜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打人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与工具性攻击相比,敌意性攻击显然更加恶劣,但是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不管是哪类攻击行为,都不能归为品德问题。所以,一旦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只要引导得当,就能削减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那么,如此年幼的孩子,为何会有攻击性行为呢?
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学来看,这种行为是一种必然。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比方说,当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而年幼的孩子又是如此不擅长分享与合作,于是,争抢玩具与美食的事就在所难免,在争抢的过程中,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自然也就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一时期,孩子在其所属的群体中,会不断地探究与人交往、体验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当孩子与小朋友一起交往或是玩耍的时候,难免会发生误解,产生矛盾,出现争吵、打斗等攻击性行为。不过,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积累经验的增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这种行为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换种方式爱孩子
孩子3岁以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正常行为。如果3岁以后,孩子还有这种行为,父母就应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对其听之任之。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先要找出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帮其纠正。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或是与亲朋之间有了矛盾,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大声争论,而是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争执,这样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用爱纠正孩子的错误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通过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并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不管不顾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或是体罚。要知道,对于孩子错误行为的改正,打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在无形中教孩子使用暴力,而父母的爱才是最有效的良药。
3.引导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
幼儿时期的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从三四岁开始,才渐渐有分享、合作意识。这种时候,父母要适时引导孩子的分享与合作精神,让孩子懂得谦让,体验分享与给予的快乐。比方说,父母可以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从中学会礼貌待客,并主动把家里好吃的、好玩的拿来招待小朋友。时间长了,孩子便会有分享意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了。
4.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时候,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这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比方说,父母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尽量为孩子提供语言表达和申辩的机会,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体会到用语言表达的效果与乐趣。
5.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或是电视节目,如若让孩子从小处于暴力环境,比如说,看有暴力情节的节目、玩暴力血腥的电脑游戏等,只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
本文来源:《别说你懂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