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12岁的男孩,考完试拿着考试卷兴高采烈地飞速跑回家,母亲打开考卷一看,才考75分,马上就开始唠叨了:“你怎么才考这点分啊,人家XXX经常考100分,你怎么才考75分啊,还值得拿来跟我说。”这孩子当时情绪非常激动,站着直发抖,突然一脚就把窗户给踹开了,一纵身就从楼上跳了下去,这个母亲大叫一声就赶快跑到楼下,抱着脑浆迸裂的孩子痛哭起来,立刻就精神失常了。结果父亲回来了,一看到这种情况就昏死过去了,这是最近刚发生的一件事。后来父亲看了考卷原来是75分,而这75分是全班全年级第一名……。
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98年洪水爆发,有一个小孩叫江珊,8岁上小学二年级,洪水爆发的时候被困住了,抱着一棵树16个小时,后来被武警战士救出来了。第二年在菲律宾同样是洪水爆发,也是一个8岁的孩子叫依玛,也是被困16个小时,当被救下的时候已经死亡了。专家分析,如果16个小时抱着树是不至于导致死亡的呀,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心理上的崩溃,惊吓,导致的死亡。我几个月以前看网上报导,有一个北大的研究生离校出走,临走前给他母亲打了个电话讲:“我没有能力,妈妈,我没有能力。”到现在了也不知道在哪,还没找到。这几个例子都说明了从小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今天普遍出现抗挫折能力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家庭角度讲,首先,现在城市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中严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所谓“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发展的微环境的质量有问题)。孩子伺候得太好了!有个奶奶说,我孙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知道他要什么。家长成了孩子的清道夫和铺路石子,比如,怕孩子自己系不了鞋带,就买不用系鞋带的鞋,鸡蛋包好了才给孩子吃,以至于孩子上了小学后,鸡蛋不包好了都不知道怎么吃等等。这就不自觉地完全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照顾得太好的孩子缺乏激情!其次,就是家长的怕输心理和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的心里比自己买的股票下跌、公司业绩下降还难受。再有就是表扬过多。天天都是“你真棒”,“你最棒!”,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从幼儿本身来讲,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满足。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此外,孩子的意志品质还在形成的过程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从发展的角度看,让孩子成功的机会多一些,才能增强孩子自己做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呢?
我还是先从家长角度说:
第一个问题是家长的观念:争“第一”与争“唯一”。
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表扬过度,成了“表扬依赖症”。
表扬要讲究策略,间断无规律,鼓励要找鼓励点——如你坚持了,让孩子学会坚持精神。
第三,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机会,给予孩子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去应对,不用刻意去找。
比如说:妈妈今天已经做好饭了,做的是油焖大虾,菜都上桌了,可是孩子却非要吃饺子,那么当时就同意他,然后让他和你一起去买东西,你们分工行动,让孩子去买菜,给他用纸写好要买什么,让他去体验和陌生人如何接触,然后回到家后,让孩子付出劳动,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一起弄好以后,就是让他学会等待。
从幼儿角度讲,我们的目标就是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方法主要有:
1、肯定法: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只有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2、小步骤法:将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化整为零,一步步接进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3、故事法:讲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不怕困难的故事鼓舞孩子。
4、榜样法:利用孩子心中的偶像,以奥特曼、黑猫警长、嘟嘟熊等做榜样。
5、提醒法:“摔了不哭”、“打针勇敢不哭”等等。
6、辩证法:“虎气与猴气”。首先是对困难和挫折不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就是虎气;另外还要有猴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7、个性化法:针对孩子的气质、性格、能力,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案。例如对胆汁质的孩子用激将法等等。
当然,人生不可能克服面临的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核心就是:培养自信的、乐观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品质,自我激励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所以我有两句话和大家共勉:“没有理想的教育,但要有教育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但要有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