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42阅读
  • 0回复

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ali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孩子。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孩子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孩子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的培养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孩子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孩子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孩子做。这样一来,孩子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其结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孩子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

  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显得挺神气活现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变蔫掉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这样的话,在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一期间里便存在着出现种种问题的危险。

  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应该促进孩子自发性的成长,丢弃那些把孩子塞入“好孩子”框框里的管束和命令,把自由还给孩子。因为自发性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

  获得自由的孩子,在一开始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好。不过,孩子一旦不被数落、责骂,他的心就会逐渐地变得宽松、自由起来,开始尽情地欢闹,自发性便渐渐展现出来了。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因过保护而不合群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对其过保护,努力做到不再为孩子做这做那。

  因为孩子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开始实行这一措施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绝对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初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自发性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然素质,所以,孩子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这也可以说是孩子的自发性得到了复苏。

  当以前由父母代劳的事情改为自己做了之后,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自己也会做。如此一来,孩子在外面也就不再消极、能够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了,交友的能力也将成长起来。

  对于自发性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其顺利发展呢?

  这个方法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既不要动口,也不要动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把此称为“无声之行”。这个“行”字包含着这样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有如修行般艰苦的努力。

  在这之前,对孩子的事情还是--数落、--动手的妈妈,现在要一下子停下来,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会感觉很难受。

  我曾向很多母亲建议运用“无声之行”。很少有母亲能坚持下去的,大都是5分钟热度便完事儿了。

  但是那些能忍受住这种艰难的母亲,她们渐渐地会理解到其真正的意义,并且能够坚持实施下去。在这种时候,父亲的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因为被父母突然“放手”,生活会一时发生混乱:不是迟到,就是忘了带东西,要不就是忘记做作业等等。但是,他自己会开始一点一点地解决这种混乱现象,并且逐渐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完成。这样,孩子的自发性便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