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52阅读
  • 0回复

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魏淼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3

先来看看两个小故事:

一对情侣在商场吵架,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商场的服务人员跑过去劝架,以免影响其他人购物。这名女子直接指着服务人员喊:“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吵架了?我什么时候吵架了?”服务员只好走开。

一次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我只能拉着扶手站在人群里,这时上来一位老人,一直到车发动都没人让座。这时一位坐着的大叔看不惯了,指着对面一个背着书包的学生:“你爸妈是怎么教育你的,看到老人都不知道让座吗?”学生赶紧起身让座。

生活中这样自相矛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明明在吵架却说自己没吵架,明明自己坐着不让座,却去教训别人。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孩子因为发脾气被家长怒吼:“你脾气大是不是?发脾气是跟谁学的?”——殊不知自己也在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在学校和人打架,家长拉过来就是一顿暴揍,边打还边教训:“你跟谁学的打人?我就这么教育你的吗?”——殊不知教会他们打人的正是自己。

孩子坐沙发上看电视,家长在一旁催促:“都几点了还看电视?明天不上学吗?”——那您为什么还在看电视,明天不上班吗?

我们总是习惯批评孩子,却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细细想来,每位家长都是从孩子慢慢成长为一名母亲,或者父亲。当年我们接受了怎样的教育,我们是厌烦还是喜欢,是抗拒还是接受。当我们理解了那时的家长,也便理解了现在的孩子。

中国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引领网校www.yinlingwangxiao.com

教育孩子永远都不是单方面的期望,家长负责教育,孩子负责听从,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也是从一名“孩子”的角色逐渐变成“家长”的,我们比孩子多的仅仅是经验、阅历和知识,我们不一定比孩子善良,也没有孩子的天真纯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仅仅是教育和被教育,也应该存在学习和模仿。谦虚的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也更多的模仿家长的行为。当您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那么孩子也不再会是叛逆顽皮的熊孩子了。

教育孩子首先要会教育自己,在心理要有一杆标尺,能够衡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当孩子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缺失而不是去找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成为一个不服从管教,叛逆贪玩的熊孩子基本都是两种情况导致的:

一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有威望。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不够信服。例如前面我所举的例子,家长一边打骂孩子一边教育孩子不要打骂别人,孩子内心肯定是不服的。家长的教育也只能作为耳旁风,或者表面屈服听从,内心也是抗拒的。

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让家长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很容易让孩子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家长不过为他服务的保姆,那么家长对他的教育显然不会放到心上。

无论是打骂孩子还是溺爱孩子,都是教育孩子的极端路线,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平等尊重,以身作则。当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孩子听话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差。

“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道理,生活学习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能够教育孩子的东西很有限,孩子成长学习的主要途径实际上是“看”和“听”,一些坏习惯都是来自于耳濡目染。所以,父母如果没办法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那么就要时刻关注孩子,避免让孩子染上坏习惯。

学校的选择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些好的学校被家长挤破头。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们总是认为孩子在哪里上学都一样,主要是靠孩子自己的努力。这是很片面的想法,之前看过一个调查,清华北大的学生仅有20%来自于农村。农村的孩子往往更努力,但是成材率却远远低于学习生活环境更好的城市。

为了我们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孩子的成长和转变都需要过程,教育孩子是一个艰辛而又伟大的工程。当您的孩子从一个叛逆顽皮的“熊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担当的男子汉,那么为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

更多右脑开发知识,
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