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05阅读
  • 0回复

孩子,你不需要向董卿那样优秀,你只需要快乐的活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魏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0
       拔苗助长难成才

       近期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了武亦姝,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主持人董卿的另一面。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独生女的董卿,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从小,她就是在一个“虎爸”的教导下长大的。很多文章在鼓励“虎爸”式的教育方式,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可行的么,会长不以为然。
       对于董卿,曾有人这么评价:“如果没有董卿,感觉都不像过年。”
       作为春节晚会和元宵晚会的金牌主持,董卿似乎成了我们对于年俗的另外一种记忆与标识。
       谈吐优雅,气质端庄,是所有人对她的评价。她近期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专业表现,更是进一步刷新了我们对她的认知。
       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如今星光熠熠的董卿,却是在父亲的“魔鬼教育”下长大的。
       谈起自己的父亲,董卿曾经在节目中说道:我小的时候,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一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当我长大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每一个父母都会倾尽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
       董卿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爸爸董善祥是报社的总编辑,妈妈金路德是大学物理系教授。虽然家境殷实,并且又是独生女,但董卿却从来没有受到过“掌上明珠”般的待遇。她的父亲出身贫苦,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在她的面前扮演起“虎爸”,对她进行非常严格的“魔鬼教育”,童年的“阴影”甚至一度让董卿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董卿自幼跟着外公外婆生活,7岁才开始回到父母身边,本以为可以受到父母的宠爱,自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父亲的严苛却让她有些“吃不消”。
爸爸曾对她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此外,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董卿刚开始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要求她大声朗读、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虽然枯燥,但董卿一直坚持了下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在董卿身上最为合适了父亲除了要求董卿多读书,还不忘督促她锻炼身体。爸爸常常天还没亮就把董卿从床上叫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董卿回忆说:“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当董卿个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爸爸就要求她站在小板凳上洗碗,还让她学做各种家务劳动。
       董卿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她勤工俭学,从宾馆清洁工到商场售货员,再到广播站广播员,董卿的零工履历甚是丰富。
对于这段经历,董卿曾说: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我还在那儿傻乎乎地干着……
有篇文章题目是这样写的:“虎爸之下董卿的童年: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初中开始打工,一度怀疑是否亲生”。文章通篇基本算是在歌颂父爱,是的,要感谢这样严酷的父亲,董卿才能博览群书,这大概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吧。与之类似的还有丁俊晖的爸爸、朗朗的爸爸,全都是成功教育的典范,以至于每每我谈到家庭温暖对孩子有多重要时,总有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反驳:
别总拿原生家庭说事,你看,打成这样,孩子也没变态啊,倒是如果不打,怎么可能像现在这么优秀呢!
可是我注意到的却是这样的描写:一个女孩,在最爱美的年纪却连镜子都不允许照,最痛苦就是吃饭,一上桌就要被父亲数落。一提到父亲给自己留下的童年阴影,这个优雅淡定的女主持就潸然泪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残忍的故事,却因为主人公最后的成名,就带上了一层光环。你看到的是一个走出来的董卿被无限放大,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一生就此被毁掉的董卿。
       神童魏永康曾经轰动一时,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他的虎妈、一心想要儿子成才的曾雪梅,她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在了儿子的教育上,曾经是国内备受瞩目的成功案例。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精神世界的长期被忽视让魏永康无法融入人群,也无法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活在痛苦和压抑中,没多久就被劝退了。
      如今,魏永康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媒体曾做过一次追访,尽管曾雪梅依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孙子培养成才,然而魏永康夫妇却坚定地表示只希望孩子去过普通人的生活。最让我动容的是这样一个细节:魏永康每次回家,都知道给家人带些礼物,没事的时候就爱拉着儿子女儿的手,然后一直微笑。他被媒体捧上过神坛,又被粗暴地拉了下来,如今他比谁都珍视做一个普通人的机会,他比谁都享受父亲的角色。
可惜太多的虎妈狼爸们仍然重复着曾雪梅走过的路,希望孩子成为下一个郎朗、董卿、丁俊晖。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成功和幸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亦或是他们一早就明白,却只要自己的孩子成功
成功崇拜的背后是对丛林法则的信奉,是最残酷的生存逻辑——生而为人,必须优秀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小被棍棒打大的、经历过层层挫折的孩子才能更优秀,更坚强独立
我曾经分享过一篇呼吁不要逗孩子、呵护孩子稚嫩的自尊心的文章,不止一个人跑出来留言说,孩子如果“逗逗”都不行,那怎么成长,否则只会培养出玻璃心。
       这个观念,不知道误导了多少家长。他们就像传说中的老鹰,对挫折教育深信不疑,狠着心把孩子推到悬崖边,以为这样他们才会一飞冲天。董卿初中就打工,毕习习15岁远赴异国他乡。看上去,她们比谁都独立。总有人说,英雄多磨难,文章憎命达,有时越是命途多舛的人,越能成就大事,于是多受打击就和内心坚强划上了等号。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优秀成功,淡定从容,你看不到的,是午夜梦回他一个人流过的眼泪。这样的坚强,统统都是假象。
       我曾经就特别“坚强”,我家人奉行的就是和董卿父亲类似的狼性教育。因为我知道没有人帮我,我要咬牙自己熬过去,有问题,我不敢也不愿求助,永远习惯了自己站起我厌恶一切卖惨,也讨厌动辄就拿自己的经历说事,按我父亲的说法,我有时理性到残酷。我不是坚强,我只是被迫坚强,但是我悲观厌世,一点小事,就会让我直接想到死亡。我从九岁就开始期待自己的死亡,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一觉睡下之后再也醒不来,18岁之前,我觉得自己就是另一个太宰治。可是没人知道这件事,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坚强乐观开朗的女孩,我在人前比谁都爱笑。
我写下这样的文字绝不是为了声讨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直至今日仍然认为,逼孩子去成功,就是对他最好的爱。
如果只从结果论的角度,我一路走得其实还不错,中间有弯路,但最后竟然都能圆回来。
所以我自己也曾对父辈这套残酷的狼性教育深以为然,孩子就是要这样带,才能出成绩,才能经历风雨。
直到我怀了孕,感受到这个小小的生命在我的肚子里翻滚踢腾,我问自己,我对这个孩子有什么期待
那一刻我竟然开始恐惧,我没有想过他可以成为谁,但是我最怕他成为下一个我。
后来,我读了那本对我影响甚深的《无条件养育》,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我养育你,是因为而且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我爱你,我要你幸福,而不是成为我心中的样子。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自己去完成,你只对自己负责,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过好一生。这才是真正的爱,宽阔爱你,偏颇爱你。
敏感不是一个贬义词,很多人就是因为足够敏感才能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然而幸福家庭出来的宝宝总是有些钝感的,他们不会从你随便一句话中解读出千百种深意,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勇敢坚强?那些被爱围绕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没有被迫害的经历,又怎会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爱不等于骄纵,不等于无条件的物欲满足,也不等于拒绝让孩子面对失败,而是面对失败,给他们多一些爱心,鼓励和陪伴他们站起来,别让他们终生只看到一个冷冰冰的背影,孤独得面对这个世界。
反而是那些在冷漠或严苛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常常草木皆兵,终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寻求爱与认可。
翻看那些的少年案例,没有一个不是活在高压、严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是没有成功的董卿,不优秀,不配活,承载不了父母的期待,最后就走上了极端。我常常想回到童年,抱抱那个没人拥抱的自己。
       我为毕习习的故事惋惜,可至少,她还能为我们敲响一记警钟。更让我难过的,是今时今日的大众传媒还在热衷于宣传董卿郎朗们的成功之路,向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输送着残酷的成功
       缺爱不一定都导致悲剧,出了那么多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才是最可怕的。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不一定要在棍棒底下才能练成,一家人茶余饭后吟吟诗对对赋,其乐融融,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之美。如果只有残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那么我真的很想很想自私地说一句:孩子,改变世界就让别人去吧,我只要你一生幸福。
盟热线:400-0371-282  15803856648(魏老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http://www.yinlingyounao.com/bb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