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33阅读
  • 0回复

[其他]家长必看:孩子一句话躲过一场绑架案,惊险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军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22
陌生人与你说话,要坦率、大方应对。
但如果,成年人请求你的帮助,那一定要拒绝。
因为,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时都会找成年人,而不是找孩子寻求帮助。
不找成年人帮助,却单挑孩子,这种成年人,一定是有问题!孩子你必须拒绝!
家长必看:孩子一句话躲过一场绑架案,惊险啊!

    不久前,英国险些发生的一桩儿童绑架案,可以说,所有父母都应该看、所有孩子都应该听。
故事的主人公叫Jodie Norton,是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突然间腹部剧疼,不得不去医院。病情危重,母亲立即被送入手术室。两个孩子等候在手术室门外。
    这时候,一名奇怪的女子,和两名更奇怪的男子出现了。看到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三人顿时露出阴险的笑容。——他们是非常恐怖的孩童绑架嫌疑人!
    三人凑近孩子,那名女子微笑着打招呼:“小盆友好。”
    两个孩子:“……姐姐好。”
    女子:“小朋友真可爱,帮姐姐一个忙吧。姐姐的男朋友,害怕打针,躲进了男厕所。你们都是充满爱心的     善良小朋友,帮姐姐把他叫出来好不好?要不然他会死的。”
    万万没想到,两个孩子把头一摇:“不行!”
    ……什么叫“不行”?三人又急又恼:“小朋友,妈妈爸爸,没告诉过你要有爱心,乐于助人吗?如果你不帮姐姐,那你就是自私自利的坏孩子,妈妈爸爸和老师,一定会惩罚你的。”
    没想到,两孩子还是摇头:“不行。”——孩子是在明确拒绝,但因为他们还太小,语言不够发达,只会说不用了。
    嘿,这两孩子,竟然是油盐不进。对方还要再想别的招。这时候孩子的亲友赶来医院,对方只好悻悻而退。
    ——当母亲出了手术室,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没错,警方调出医院监控录像显示,此女子正是前不久绑架儿童的作案嫌疑人。
    幸亏,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她一直教的那句安全法则——“如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孩子寻求帮助。”否则的话,那后果太可怕了!
    “成年人请求你的帮助,那一定要拒绝”
    如何教育孩子与陌生人交流,这个问题,让全世界的父母和老师崩溃。
    大多数父母老师,先是教育孩子,要阳光开朗,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然后脸一变,又对孩子说:“要学会保护自己哦,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前后矛盾,言不由衷,导致让成长中的孩子陷于困惑。最好的法子,是让孩子不失其阳光开朗之心,不失去对人的信任,又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正如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她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即保护了孩子的安全,又维护了孩子的童心不受伤害。
    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
    陌生人与你说话,要坦率、大方应对。
    但如果,成年人请求你的帮助,那一定要拒绝。
    因为,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时都会找成年人。
    不找成年人帮助,却单挑孩子,这种成年人,一定是有问题!
    孩子们,或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柔弱女性,你一定要记牢:你们才是需要保护和帮助的人,比你们强的人即使是真的需要帮助,也应该找比他们更强的人。如果他们单挑比他们更弱小的,你必须拒绝!
    善良与爱心
    起码有三个基本条件
    善良与爱心,并非伸出手帮助别人那么简单。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这些动人的话,都是有特殊外延的,于开放的场所是良善,于封闭的场所意味危险。以强济弱是良善,以弱济强是自虐。
    此外,善良与爱心,不是孤立的。其行为本身,与其结果形成互动——善良与爱心,严格遵循社会博弈法则,能带来好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善。带来意想不到的反面结果,就偏离了善。
    重复一遍:善良与爱心,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场所的开放性。
    以强者济弱势。
    经得起社会博弈法则的检验,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四年前,佳木斯市桦南县,曾发生一起惨案:
    一名刚刚17岁的年轻女护士,在路上看到一名孕妇跌倒,急忙上前搀扶,并将孕妇送回家中。当天下午3点15分,快乐的女护士给朋友发来微信:送一名孕妇阿姨,到他家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条充满爱心的留言,成为善良女孩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信息。
    善良的女孩失踪,警方侦骑四处,不久捕获邪恶的孕妇谭某——网络上的新闻称,此女为了讨好丈夫,假装在街头跌倒,引诱善良的女孩,拐到家里让丈夫伤害。毫无防范的女孩,送其至出租屋后,被孕妇谭某以一瓶掺了安眠药的酸奶迷昏,而后将善良的姑娘杀害。
    血案弥天,举国震惊——震惊于人性之恶,会突破所有善良人的心理底线。
    这起血案,对社会心理造成了无可弥合的伤害。也提醒我们,善的脚步止于封闭场所之外。不是说封闭的环境里就没有善,而是说一旦环境封闭,就会带来博弈态势的变化,你就会从强势的扶助者,转为孤立的无助者。
哪怕是在自己家中,也不例外。
    
    前不久,有位主妇发贴,控诉她雇工修马桶时的遭遇。她在网上联系了一家公司,谈妥费用是150元。但当一名男性维修工来到,捣捣估估折腾到夜晚,发现范女士家里只有她自己,价钱突然变成了1900元,不给钱,维修工就不走。
    这时候的主妇,不无惊恐地发现,温暖安全的家,由于一个强壮男子的存在,突然间变得危险起来。尽管对方并没有什么实质威胁,但这足以逼迫她拿出钱来,赶紧让对方离开——而这种危险,却只是她的心里感受而已。
    坊间的评述,集中于维修工的收入过低。但这起事件,却与佳木斯桦南县的血案有着类同之外,都是于封闭的环境之内,原有的强弱态势逆转,握有主动权的人顿成待宰羔羊。


   如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忙,他肯定会找同样的成年人,而不是找孩子寻求帮助。
      这真堪称黄金安全法,一语道破天机。
      它远远比我们平时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一棍子打死所有陌生人的教育方法,更有用;我们生活在人的社会,与人、陌生人打交道不可避免;与其让孩子稀里糊涂、笼统的拒绝一切陌生人,不如教会识别方法;
        这种逆向思维,可以用在生活各处。
        有个同事讲述她曾到德国旅游时遇到一幕,当时的思维方式,跟这种黄金安全法有点类似。
        公园里,两个陌生人叽里呱啦像她和女友求救,好像丢失什么东西?找不到、让她们帮忙。
        可是两个年轻女孩并未上当,很冷血的摇摇头、走开;
        用她们的话说,与其让我们不懂当地语言的外国人帮忙,不如找当地语言想通的人帮忙?不如请求警察协助更好?
       虽然有点冷血,可为了生命安全、不敢大意。
  
这两个孩子的表现,让我想起了那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素媛》。
  

  那么一个明媚的小女孩,有着蜂蜜一样的笑容,水晶一般纯净的心。因为上学路上去帮一个暴雨中没伞的大叔,让自己一辈子都陷入噩梦。
  6岁的她被那个“可怜”的大叔强暴,奄奄一息,下体流血不止,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落下终生残疾。
  以后都只能靠人工肛门生活,那么好的小姑娘,腰间却要挂着一个伴随终生的污秽便袋。
  

  那部剧我一直没有勇气再看一次,每每提起都会觉得头皮发麻。
  恨那个利用孩子的同情心作恶的魔鬼,更痛孩子的善良竟然为自己招致这样的灾祸。
  当孩子不得不单独面对陌生人时,作为父母,到底应该给出什么样的教导?
  我们也许会告诉孩子,警惕身边所有的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但孩子总会遇到要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把陌生人等同于坏人,很可能会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让他们没法求助。
  就像这几年因为不恰当的引导,在很多孩子心里警察也被妖魔化了。
  看到这个英国妈妈的故事,比起一棍子打死所有的陌生人,不如有针对性地告诉孩子,怎么样去辨别出“有危险的大人”。
    我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接受有恶魔的存在;
    我们教育孩子真、善、美是美德,但施善与保护自我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度;
    我们要求孩子公共场合不乱跑、不要躲迷藏,但我们也不要自顾自的拿手机拍照、刷微信、试衣服……
    要知道很多危险的发生,皆跟大人的疏于防范有直接关系。
       生命安全大于天,没有安全,一切都枉然;
       要摧毁一个孩子很容易,但要修复、治愈一个孩子,却是世上最难、最难、最难的事情;在灾难发生前,每位父母都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分辨好坏的能力,避免灾难发生。也让孩子记住那句话:
   如果一个正常的大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大人,而不是向孩子求助。遇上这样的人,请马上远离他。
  这句话的确值得让每个孩子铭记。
  在乐于助人与警惕防备之间,我们应该珍惜孩子善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金子般的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而同时,我们更别忘了教孩子增长智慧,当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偶遇危险时,懂得化险为夷,保护自己。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太简单了。但想要治愈他,却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每个当爸妈都应该问问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我们做得够好吗?


    保护好你自己
    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善
    以强济弱是为善,以弱济强是自残——这里的强弱,都是一种心理认知,是相对的。疏失于这一点,随时面临着情境逆转,陷入被动。即使你拥有绝对的强势,但社会博弈也会让你的预期落空。
    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游客在禁猎区保护组织的护送下,来到了神秘的可可西里。一只可爱的小藏羚羊跑了来,好奇地探头探脑。“可爱的小生灵,”游客们顿时骚动起来,纷纷上前拍照,拿出食物和饮水,要喂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突然之间,一声怒吼响起:“滚开!”禁猎区的保护队长冲过来,打跑可爱的小藏羚羊,不许游客们喂食。
游客怒了:“你这是干什么?怎么可以如此粗暴的对待小动物。我们爱护这些小动物,又有什么不对?”
    “你们这是在造孽!”保护队长喝斥道:“如果你们对待野生动物太友善,它们就会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一旦遭遇盗猎者,就有可能惨遭猎杀。”
    “这样啊……”游客们惊呆了。
    可可西里的游客不知道,他们所遇到的,学术上称之为“眼镜蛇效应”,这个词出自于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的一个故事:
    早年印度的德里市,还是英属殖民地。但是这座城市极不安全,时不时的会有一条眼镜蛇,出现在街头,引发当地人的骚乱。
    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殖民当局想出个奇妙的法子:悬赏那些能够捉到眼镜蛇的人,给他们以极为丰厚的回报。
    政策出来,德里居民纷纷上街,去找眼镜蛇,好增加家庭收入。但长街之上,人来人往,能有几条眼镜蛇?可没有眼镜蛇不行啊,大家还指望着这个吃饭呢。没有蛇,老婆孩子,就要挨饿了。聪明的德里市民,想出个好办法——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居民,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蛇蛋一卵难求,价格高开高走。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这事不对啊,每天,都有当地居民拿着眼镜蛇来领钱,可街上的眼镜蛇,却不见减少。原来大家都是自家养的毒蛇,这岂不是乱来?殖民当局一怒之下,废除了赏额令。
    这道政令下达,又让德里市民始料未及。你看这是怎么搞的,家里养了一大堆眼镜蛇,当局却出尔反尔,不付钱了。唉,这么多蛇,怎么办呢?——放到街上算了。
    哗,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教授说:“于是德里的大街上,出现了无以计数的眼镜蛇群,黑压压的蠕动着,令人毛骨悚然。”
    所以,如果你不了解社会规律,依据主观愿望做出的决定,有可能获得与你预期相反的结果。


    擦亮你的眼睛吧,明犀地看待这个世界。每个人都需要一张阳光的脸,需要一颗善良的心。但人太脆弱,比人本身更脆弱的,是人类天性。如果对人性认知不足,我们的善良,就有可能收不到预期。
    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就失去帮助别人之心。也不要只想帮助别人,就忘记了自己的弱小。
    不要让自己处于孤立之地,永远也不要!
    善心的帮助,必须要止步于对方的能力之前,止步于别人的家门之前。
    保护好你自己,就是你对家人、对这个社会最大的善。
    您如何叮嘱孩子出门自我保护?
       欢迎关注:中国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引领网校www.yinlingwangxiao.com


开发右脑,培养神童。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chinaquan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