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暑期生活已过半,除了丰富的外在世界,
有什么活动可以丰盈孩子的内在世界呢?
前两天,我提议全家一天背一首古诗,一开始,孩子们都不乐意,好不容易放假了,还让背东西?反对!
没关系,不愿意背咱就先听听,读读吧!昨天晚饭后爸爸大声朗诵的是这首: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听完爸爸的大概讲解后,女儿说:“这匹马真是太瘦了,比我还要瘦啊!”
儿子问:“只有胡马这样厉害吧,我们这里是不是没有这样的马?”
爸爸回答:“嗯,而且只有大宛这个地方的胡马这么厉害!”
我心中窃喜,看来孩子们开始对这匹马感兴趣了。全家大声朗诵几遍后,俩娃已经可以流利地背下来了。
我为什么要让孩子背诵古诗呢?
审美能力的提高
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认为,孩子从小就要打好古诗文的基础,古诗词的韵律对培养记忆力和节奏感都非常有益。
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意境,传递给孩子的是美的感受。
也许孩子还不能完全领略古诗的内涵,但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却是潜移默化的。
一个朋友曾讲起,有一次她带一年级的女儿在公园的湖边散步,当时湖面上满眼都是美丽的荷花,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眼前的美景,女儿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朋友一下子被女儿贴切而又美好的描述震惊了,原来她以为孩子只是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罢了,没想到遇到合适的场景孩子竟能适时运用,古诗之美已经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
让孩子背诵古诗,那些字句铿锵、音韵和谐、优雅美好的语言,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了根,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芽、开花,甚至结出硕果。
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滋养
由于求学、工作,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最近在和孩子一起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竟然心酸、哽咽,感觉要落下泪来。
或许这就是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妙体验,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某一个特别的情境下,忽然心里生发出特别的感动,如果用现代语来描述当时心情,只能用“真难过!”或者“好怀念!”这样单薄的、简单的语言,岂不是遗憾?
一千多年前诗人的心境,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那么清晰地感知和印证,诗歌的魅力,正是藏在这情感的共鸣中,和对心灵的滋养中。
春天,走在雨后的草地上,忽然想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心中不觉萌生快乐。
夏天,携三五好友到郊外游玩,在亭子里歇息闲聊,想起“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顿感惬意。
秋天,带孩子去公园,看到满地金黄的树叶,不觉浮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美景。
冬天,从暖暖的被窝爬起,推开窗户,漫天的飞雪飘舞,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
让孩子背诵古诗,那些看似随意却浑然天成的诗句,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境,犹如一幅幅情致盎然、意蕴深厚的山水画,终将会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成为他成长路上情感和心灵的慰藉。
深入骨子里的文化修养
古诗,培养了中国人独有的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不管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诗都在告诉我们每个人,
要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心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古诗就是中华民族的体温,透过古诗,孩子可以感知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到明清的气息和脉络。
在今天这个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更需要回归。
让孩子背诵古诗,就是让孩子捡拾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那颗珍珠,擦亮它,欣赏它。它会成为孩子走向远方的从容底气,成为孩子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这样能更让孩子感受到国学的无穷魅力。
必须掌握的语文必考项目
2017年9月,教育部对中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在新推出的“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出现了大幅度增加。
最新版的“部编本”教材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一共12册书,古诗文共135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来人教版本增加了55篇古诗词,增幅达到80%。
现在古诗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项目。
爱孩子的父母,让我们一起读古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