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34阅读
  • 0回复

教育学家劝诫全中国父母的六句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kfcsv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11

  进入新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人们的观念更新很快。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里更新太慢,他们觉得不需要培训,年龄到了就结婚,能挣钱就能养孩子,教育孩子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持这种观点教育出的孩子,精神世界匮乏,一旦遇到挫折就迷茫,很难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教育学家劝诫全中国父母的六句话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教育中,父母永远走在前面,希望在能力范围内把孩子送得更远。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父母,才能带着孩子走得更远,对人生有更多感悟的父母,才能传授给孩子更多的人生经验。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如果父母像鸭妈妈一样对小鸭天天喊叫,那么你的孩子也像这群小鸭一样缩成一团,可怜兮兮。父母要学着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世界。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讯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试想爱埋怨的父母,其子女也一定怨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脱离当前的阶层,就要努力从自己做起,管理好自己,孩子才有改变人生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