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讲的是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难?其中的一个例子让人看后心里不禁毛毛的。
事情的大概是一个小孩子在背后推了一个孕妇,幸亏孕妇被路人扶住没出什么大事。事后问小孩为什么要推孕妇,小孩说自己看电视上推一下孕妇都会流产,我就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虽然最后熊孩子被惩罚了,但若当时没有人扶孕妇一把,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想起之前在影院的一次经历。
坐在我们后排的一个小男孩,差不对五六岁的样子。中间看到激动的场景的时候,就拍手大笑,还用脚一直踹前方的座椅,而且是属于那种连发型的。前方的小伙子忍不住了,回头跟孩子说了一下。结果情况并没有缓解,这孩子反而变本加厉,踹的更加厉害了。坐在旁边的父母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孩子,完全没有阻止的意思。
8
当然,其他人也没有跟他再争执,在那样靠自觉的场合,谁发难争吵都不是明智的行为。
但是小男孩漠视规则的行为,真的让所有人都感觉不舒服。
不守规则,也许你看上去没有失去什么,甚至有时还显得很牛。可是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值得被尊重的尊严。
如今,有太多家庭过度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提升,而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养了。所以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呵呵哒~
“孩子还小,不懂事”
“你一个大人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真没必要”
“不就是碰了你一下么,又没啥大问题”
“孩子又不是故意踢你的,至于么”
......
生活中这类言语随处可听到,对于家长用这样的说辞维护自家孩子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犯错都是因为年龄小的缘故,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要知道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规矩都是从小要培养的,一般到了七岁的时候就会定型,这时候再想要去改变纠正,就很难了。
8
树立规则意识,应该从一两岁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刚开始我们没必要强调规则,而只是让孩子培养一些好的习惯。
2岁以前,孩子还没有规则意识,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通常是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不用急着给孩子立规矩。
在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关心。
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这样就能让孩子发现自我,从而能完整地发展出自我界限。
只有自我界限清晰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共情”的思维。他们会像爱自己那样爱他人,像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那样去尊重他人。
当小宝宝想自己打开门,想自己吃饭,自己穿鞋的时候,就让他自己来做,我们只要帮帮忙就好,不要代替他。
2岁之后,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开始逐渐形成了自主意识,具备了初步的判断能力,这个时候也能理解家长告诉他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所以从2岁开始,家长就可以进而给孩子开始立规矩了。
立规矩的同时家长要秉承三大原则
温柔且坚定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要语气平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受到爱意。而不是动不动就用“狮吼功”或者“如来神掌”。
但温柔的同时家长们也要坚定意志,一旦制定好规矩以后就不能随意妥协。不能孩子一哭闹就立马缴械投降,要不然他觉得哭闹就有用,下次就会变本加厉,一切都毫无意义了。
8
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
比如,孩子按照约定把玩过的玩具收了起来,可以奖励一枚勋章。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没有超过约定的20分钟,可以奖励两枚勋章等等。
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孩子遵守规矩,首先自己就应该做好榜样,比如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插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教出一个好孩子。
8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上非常有经验。
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床被、摆好餐桌的餐具、吃饭后洗碗、清理游戏室、将玩过的玩具收纳好。即使后来在白宫,两个女儿也是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奥巴马夫妇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过规则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有理由的通融。
所以,在给女儿建立规则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女儿沟通,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
她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考虑,但并不意味着,她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并且她们也不应该有。
正是这种清晰一致而又“有弹性”的规则,让孩子们更好地遵守约定和规则,更好地养成好的习惯。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很多父母都会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内心摇摆不定,一是不想孩子受委屈,二是自己心里也不舒服,但是到了该立规矩的年龄,家长就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心软,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那么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懂规矩有礼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