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74阅读
  • 0回复

德国幼儿只教这些!成获诺贝尔奖最多国家的秘密揭晓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7
德国幼儿只教这些!成获诺贝尔奖最多国家的秘密揭晓啦!

      德国只有8000多万人,德国人与德裔人士却包揽了全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而全球第一所幼稚园就是1937年在德国创立的。可恰恰又是这个最早开始注意幼儿早教的国家,现在却在国家基本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也就是说,德国政府禁止提早让孩子开始学科教育。他们希望留给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间,认为孩子在学龄前唯一的任务是:”快乐地成长”。一路玩着长大的德国孩子,为什么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德国的学龄前教育有什么秘密?

1、在“玩”中感受乐趣,培养兴趣!
       在德国幼儿园,”玩”是孩子每天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德国幼儿园的一天:早餐后,孩子们和老师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德国幼儿园通常一个班级会有1-2个老师,搭配1-2个助教),会弹吉他的老师,问孩子想唱什么歌,会唱的大孩子跟着唱,还不会唱的就打拍子,或跟着哼,大约15-30分钟,如果不想唱了,提早结束也可以。

      接下来,孩子们自己决定想做什么活动,想去户外玩的,就自己去找老师拿帽子、擦防晒乳液。

       要玩什么游戏器材、沙坑、怎么玩,都可以;不想出去的,也可以留在教室里面玩玩黏土、乐高、积木或拼图、乐器、画图。
      老师不会在黑板上写数字,让孩子认识1、2、3。想让孩子有数字观念,就利用孩子玩的机会问他:”你这里有几个积木啊?”,然后数给孩子听,一个、两个、三个…久了就自然学会数字的概念。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离开前不是提醒孩子”要乖”、”听老师的话”、而是:”Have fun!” 玩得愉快!好好玩、认真玩,最好玩得筋疲力尽、一身泥泞回家,就算是丰收的一天!
       德国幼教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每天都能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秘诀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并将主导权还给孩子。就连1岁多的小小孩,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也要找出自己的喜好。
      每天早上,老师会在桌上摆出拼图、积木、黏土、画图、剪纸等等不同的活动设计,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天想玩什么”。


       总是看到站不稳的小小孩,会慢慢走到不同的桌子前,到处看看,最后选定,坐下来,开始玩他想要玩的玩具。跟国内紧张兮兮的幼升小不同,德国人认为,拥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才算是”准备好进小学”。
       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德国小孩学会的是:自己做决定;管理时间;整理东西;与人沟通、相处;自己动手修东西、做东西的能力。
2、混龄教育,不介入孩子相处、纠纷

       德国幼儿园是采混龄教育,在学前阶段,他们只分成:1-4岁、4-6岁
        1-4岁的孩子混在一个班级里,难道不会发生以大欺小的事情吗?德国老师认为:”0-3岁的肢体攻击行为是孩子成长发展阶段的必经过程”,4岁前的孩子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能老是依靠大人干预;比较小的孩子也不能一直害怕比较高大的孩子,如果不想接受别的孩子订的规则,得自己找出方法。
       老师告诉我,很多方式比边打边哭更能有效制止霸凌行为,譬如很多孩子后来都能学会用坚定的口气大声说”Stop!”,让对方停止,同时也告诉对方:”我不怕你”。

        德国人很重视社会互动、社会学习。他们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互动,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跟比较大的孩子互动学习,年纪稍微大点的小孩也可以学习照顾比他们更小的孩子。


3、让孩子不断错误不断改进中学习      
       德国幼儿教育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是:“让孩子勇于尝试各种可能”。
       德国人认为,孩子最终需要自己长大,与其让他们在未来的挫折中徬徨无助,倒不如从小就一边尝试、一边从错误中找出问题的解答。闺蜜家宝宝第一天上烘焙课的时候,她满怀期待地去到学校,看到的却是面包上的葡萄干被烤焦了。
     闺蜜心想:"怎么老师没有告诉她,葡萄干不能放在面团的表面,这样进了烤箱,肯定会烤焦呀。”


可是在老师真诚地鼓励中,孩子咬了一口自己做的面包,嗯,烤焦的葡萄干当然很苦啦!看着她的表情,老师又问了:”不好吃吗?”“不好吃,好苦。”她说。“那怎么办呢?”她歪着头,看着面包,想了一会儿,跟老师说:”我下次要把葡萄干藏在里面”“好!那下次我们再试试看!”老师没有告诉她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肯定她的想法,鼓励她下次再试试看。


4、学习生活自理、社会常识,强调动手能力      
       德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将来的独立做好准备。
       生活自理是德国幼儿教育的重心,不论老师或家长都非常有耐心,愿意等待、陪伴孩子慢慢学习生活自理,不会因为赶时间、嫌麻烦,就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德国学校要求孩子在学校跟大家一起吃早餐和午餐,除了孩子要学会自己吃东西,不管是用手、用汤匙、叉子,总之要自己想办法将食物送进嘴巴里。
       德国幼教特别注重情境教育,包括生活周围环境、不同的单位机构、大自然环境,会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让孩子体会,形成社会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中国全脑开发网


       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学习遇到坏人如何处理,了解到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会带孩子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怎么被投递出去。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长什么样子。孩子们会去商店,学习怎么用钱买东西。
        德国的幼儿教育也很注重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珍惜环境、资源,爱护小动物,不大声说话等。他们还非常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1岁多的孩子,只要开始去幼儿园,就得跟着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动手作烘焙、一起动手整理教室摆设、甚至一起修玩具!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参与许多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学习做具体的事情
,透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包括:整理家里、房间、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
        如:烤箱、洗衣机,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学会做很多事情,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情境中。


5、不设限孩子,给孩子最大自由,让孩子从中学习选择与负责      

       德国人认为:懂得做选择比乖乖听话来得重要。
       人生就是经由不断地选择而来,因此学会替自己做决定很重要,而它更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对此德国在孩子进入学龄前阶段时,就开始让他们练习为自己做决定。德国幼儿园多数并没有教学进度这一件事,孩子可以自行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每天孩子都在不断的练习如何替自己做决定。
      例如孩子每天到幼儿园后,就是所谓的晨间暖身时间,国内通常会由老师决定今天要做什么事,如: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游戏?阅读什么故事书?
      可是德国老师却从不硬性规定孩子一定要做什么,而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引导者,给予孩子不同的选项,让他们自由决定自己今天想做什么。
       尽管孩子一开始懵懵懂懂,自己都搞不清楚想要做什么。但是德国老师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总会在不断地练习后,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喜好,然后做出他们心中所想要的决定。同样的,在孩子吃饭这件事情上,德国老师也从来不强迫孩子要吃什么、要把东西全部吃完。
       德国学校要求家长每天准备新鲜的早餐、午餐给孩子带到学校,也要求餐点必须要营养均衡、不能是市售零食、饼干,可以带牛奶、水果,但不能带果汁。
        简单地说,他们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营养的餐点,然后就把"吃饭"这件事,全权交给孩子决定,包括他要吃什么?不吃什么?要吃多少?都由孩子自己决定,老师也从不会过问孩子吃了多少?当然更不会要求孩子把便当吃完

      早餐30分钟、午餐30分钟,时间一到,老师就要求把餐盒收起来,不能再吃了。饿了?那就等下一个用餐时间吧。这招对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的孩子特别有效。
       让孩子做决定背后的意义,不仅只是让孩子能拥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帮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意见是重要的,这能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也能慢慢学会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

6、注重沟通与社交
       德国人认为:”沟通与社交能力,比天份更重要”。
       国内教育很擅长培养一流的人才,考试成绩无人能及,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科技表现却落在德国之后?这是因为尽管我们是最强的”一盘沙”,可人家却是”一支军队”,而从”个体”到”团队”,靠的就是沟通与社交。      所以德国的学前教育特别注重这一点,在上小学前,如果老师觉得孩子的沟通、社交表现得不是很好,甚至会要求孩子参加学校下午加开的沟通、社交辅导课程,确保孩子在上小学前,能有独立沟通、跟大家好好相处的能力。
        德国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跟社会相处、如何跟大人对话、如何适切的表达自我的需求与想法,所以就算到了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场合,也能很快地融入、并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德国人相信,少了沟通、不会社交,就没有”团队”,也就谈不上成功。



最后帮大家划个重点,吸收德国教育的精髓:

1、 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德国人无论是做事还是看待问题,都非常有主见,这归功于从小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德国的幼儿园,老师会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要不要午睡?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别人?
       但是同时,孩子会从中学习到:如果不午睡,下午可能就会因为想睡觉,错过其他有趣的活动时间;如果老是不想跟别人分享玩具,别的孩子也可能这样对自己。平时德国的家长也从生活中这样训练孩子,例如带孩子去玩具店时,在给他的预算内让孩子自由选择他想要的玩具,家长不会干涉。
      让孩子自己作主,才能培养孩子有主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


2、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是学习的基础      
      饿了要吃饭、冷了要添衣服,是人的本能,所以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德国幼儿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像吃饭、穿衣服这样的小事,老师总来不会代劳。
       德国幼儿园的早餐时间一到,老师就会跟孩子坐在一起吃饭,而老师是真的自己在吃饭,不是在帮孩子喂饭、递水、监督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德国幼儿园都有为孩子准备一人一个储物柜,里面有家长准备好的替换衣服、帽子等,每天的户外活动前,如果外面太阳大,孩子要自己去拿自己的帽子以防晒;如果天冷,要自己去拿外套穿上;如果玩水把衣服弄湿了,也要自己去拿替换衣服换好。中国全脑开发网
       让孩子自己完成生活自理任务,除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知道,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就一定自己完成。
3、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德国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有很大的空间跟自由做自己的主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会不断提醒孩子:做出决定之前,要多多思考,然后做出决定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说:小小孩常喜欢玩土、玩沙、甚至玩昆虫!闺蜜说她就见过孩子班上的一个同学,手里玩着一只蚂蚁,因为还是什么都喜欢放嘴里的年纪,闺蜜非常惊恐,担心地问老师:”他不会把蚂蚁放嘴里吧?”没想到老师轻松地说:”没事,别担心,让他玩。蚂蚁没有毒,就算他把蚂蚁放嘴里,只要他觉得不难吃,就让他试试!”

      这对中国父母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转念一想,很多时候,与其父母在耳边叮嘱半天的“老人言”,不如让孩子真的摔一跤”真正吃了亏” 的经验教育有效。
       中国家长喜欢无论大小事都帮孩子做决定,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学什么才艺?上什么学?找什么工作?完全不考虑孩子喜不喜欢,这样不仅让孩子不能独立、也无法学习负责,毕竟所有的决定都是别人帮他选的,不是自己选择的,要怎么说服孩子为家长的选择负责呢?我们可以站在给孩子出主意,但是不帮他们做决定,并给孩子争辩甚至顶嘴的机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
      只要不会危急性命的事情,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并且让他承受做的决定的后果,不要舍不得孩子可能会受一点挫折,只有透过这样的学习,孩子才能真正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