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你坚强勇敢,但你无须掩饰脆弱;我期盼你乐观向上,但你不用强忍泪水。想哭就哭吧!
01
一天,在楼下小区广场上,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和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像放飞了的风筝,你追我,我追你,玩得一脸的灿烂。
眼看小男孩就要抓住小女孩了,谁知突然一个踉跄,他扑倒在地,当即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一旁的爸爸赶紧安慰道:“起来,没事,别哭了!”
谁知小男孩趴在地上蹬着双腿,哭得更委屈更大声了。
爸爸耐着性子说:“乖,我们是男子汉,不要哭。”
可是小男孩不为所动,继续哭得稀里哗啦的。
爸爸终于按捺不住了,上前一把拉走小男孩,开始不耐烦地怒斥道:“男子汉,摔一下有什么好哭的啊!”
然后拉着他走了,听到小男孩的哭声终于渐去渐远。
我真的有点心疼这个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会对男孩说“你是小男子汉,别哭!”
男孩总被要求“有泪不轻弹”,哭好像成了女孩的专利。 男孩天生就会勇敢坚强,不流泪吗?事实未必如此。
02
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父母拥抱女儿的次数远多于拥抱儿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男孩委屈了只能强忍泪水,害怕了只能故作坚强,受伤了只能自己在角落舔舐伤口。 可是我们却忘了,他是个男孩子,更是个孩子。
他的情绪需要被看见,情感需要被认可,需求需要被满足。 阻止男孩哭泣,犹如搬起一块石头把他情感渲泄的通道强行堵住,强行中断他的自愈程序。
遭此精神暴力相对的男孩,情绪垃圾会在心里郁积成山。总有一天,这座大山会悄无声息地把他压垮。
情绪被限制的男孩,更容易有负面情绪。 在影片《Boys Don't Cry》中,男孩的情绪一直被限制。
准备运动时,旁人告诫他:“你要勇敢点,好吗?”
伤心难过时,妈妈训斥他:“你为什么要哭?请做个大男孩好吗?”
一直压抑着情绪的男孩,有一天终于失控了,他举起拳头挥向了同学。
要知道,哭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通道。
如果孩子哭泣的需求一直被阻断,总有一天,他压抑着情绪只能以某种负面的方式宣泄出来。
而这方式,不是伤人,便是伤己。
在幼年阶段,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比较弱,所以你会发现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情感需求更旺盛。
而哭就是他们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你限制男孩哭,他们不会因此变得坚强。相反,因为情感需求的出口长期被堵塞,他们的内心得不到疏通,久而久之,会填满情绪垃圾。
03
被允许哭的男孩,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电影《奇迹男孩》可以说治愈了很多人。
主人公奥吉生下来就整张脸畸形严重,因此他一直带着头盔生活。
10岁后,父母鼓励他摘下头盔,走进校园。
谁知等待他的是这世界满满的恶意。同学把他当怪物,不断嘲笑他,攻击他。
奥吉一次次崩溃大哭。
爸妈没有阻止,也没有说教,每次都及时出现,紧紧地抱住他,默默地陪着他。
因为有着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奥吉在一次次的痛哭后,接纳和消化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变得积极乐观。后来,他已经能够调侃着说:“我可是拼了命才让自己这么帅的!”
奥吉的爸妈没有简单粗暴地关上孩子哭泣的大门,而是让他在情绪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心理学家认为,
通过哭泣让孩子认识情感,体会情绪波动,他们才能最终学会控制情绪。 允许男孩哭,他才能把心理的恐惧、委屈、受挫、不满等负面的情绪统统都释放出来。
并在几番畅快地痛哭后,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想起邻居家的儿子,小时候是个出了名的哭包,总是遇到一点小事就哭得“梨花带雨”似的。
有人劝孩爸,你这孩子不管教一下,以后肯定很软弱。
可是他不为所动,每次孩子哭的时候,他就在旁边陪着他,并不强加制止。
这次春节回老家,听很多人提起老王的儿子,都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从前爱哭鼻子的他,这几年出落得成熟阳光,今年刚毕业的他还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当志愿者。 爱哭的孩子并不代表就软弱。相反,被允许哭的男孩,才不会被心中的负面情绪反噬淹没,才更有可能变得阳光开朗。
哭泣有时就像孩子心理的一个排渠工程。
一场痛哭,排去心中的淤泥积水,他们的心灵才能像一泓清水,清澈澄明,轻盈灵动。 04
当孩子哭泣时,除了一句脱口而出的“别哭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蹲下来感受孩子的世界。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很排斥去超市,每次去到超市都会崩溃大哭。爸爸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当他蹲下来帮孩子擦拭眼泪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
而是一双双晃动的大腿,仿佛随时会压踏过来。
难怪每次来到超市,孩子的眼里总是充满恐惧。
爸爸灵机一动,把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这下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对着爸爸说:“哇,原来超市很好玩。”
很多时候,当我们蹲下来就会发现,孩子其实远非我们想象中的无理取闹。比起一句粗暴的 “别哭了”,蹲下来,看到孩子的世界,体会孩子的情绪,很多的问题更能迎刃而解。
教会孩子情绪表达。 前一秒还好端端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大哭了呢?
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情绪认知和调控能力都有限。尤其是男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相对较慢,所以遇事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哭。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从当下环境做出判断,试着对孩子说:你生气了吗?是因为什么呢?哦,是不是因为玩具不见了?
一旦找到了原因,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去寻找他的玩具。
这样的互动,其实就是一个帮助孩子,把他的行为和情绪联系起来的过程。
也是一个帮助孩子从情绪脑转化为理智脑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情绪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就能正确的表达与求助,而不是哭闹和撒野。
孩子哭泣时,陪着他。 孩子哭必定有其原因,这个时候任何安慰的话都有如隔靴挠痒,任何劝阻的话都会让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
所以,
与其要求孩子别哭了,不如允许孩子自由的哭泣一场。静静地陪着他,在合适的时候抱抱他,让他知道爸妈就在他的身边。
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情绪不被父母看到与认可。孩子哭泣,是希望得到关注与接纳。父母的陪伴与认可就能够让他们自愈。有一句话说“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没有阻碍和掩饰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展现他的喜怒哀乐,不用害怕被指责,不用担心被否定。”
孩子,我希望你坚强勇敢,但你无须掩饰脆弱;
我期盼你乐观向上,但你不用强忍泪水。想哭就哭吧!
爸妈永远是你温暖的壁垒,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