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有时也是一种有益游戏
小时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们拥有了快乐的回忆。在餐桌上,洗澡时;家庭中,托幼园所;马路边,花园里……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既能增进感情,更会积极影响宝宝健康人格的构建。
比如,让宝宝自己动手吃些从未吃过的东西,完成从未完成的任务,就能令他们快乐无比。
啃啃肉骨头
也许你会感到不可行,但事实上,将肉骨头紧握手中,并不断送入口中,不停地咀嚼、吮吸,这对孩子来说既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孩子牙齿与口腔的正常发育,并增强食欲,让孩子体验自己动手用餐的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时,可让孩子啃一些长条的软肋骨,小心骨头碎片噎住孩子的喉咙。
自己敲开果壳
不用担心宝宝不会剥果壳,或害怕宝宝会弄痛小手。其实,孩子是非常喜欢自己动手的,在“自食其力”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特别的成长意义。敲开(剥开)果壳,既可增强孩子手腕、手指的力度,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及小肌肉动作的灵巧性,还有助于培养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快乐地涂涂画画
孩子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利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如在有水汽的玻璃上,在爸爸的剃须泡沫里,在户外的沙土上涂涂画画,并变成有趣的点、圈、线等各种形状,甚至在吃面包涂果酱、色拉酱时,让孩子看着不同颜色酱汁的流出,形成有趣的“画面”,把孩子带入一个绚丽多姿的“奇特世界”。[图片] 遇事别太钻“牛角尖”
小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爱“钻牛角尖”,做事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以前家长觉得做事尽善尽美是应该的。但现在,他写作业时也要求特别干净,如果有一点点不满意,就会把整篇作业擦掉重新写;跑步没得第一不高兴,考试如果得99分也要大哭一场。小明过分要求自己,不仅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更让家长操心:他这样追求完美到底好不好?
其实,小明已经很优秀,但是他自我设定的标准更高,因此会出现自卑,再加上多次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挫折,他自然而然会出现强迫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轻者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能还会发展为完美主义人格障碍,以及忧郁症、焦虑症等多种心理疾病。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将来走两个极端,也许会很成功,也可能很失败。
针对孩子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的表现,父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改变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要鼓励孩子看到进步,尤其是妈妈不应过于细致或焦虑(如果家长有洁癖或焦虑症应先行治疗),并适当给小孩一些自由的空间。
孩子因为成绩和评优闷闷不乐时,就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家长就不要再去责怪孩子,而是应该给他一些安慰。
帮他树立评价新标准
父母除了帮孩子减压,还要帮他们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十全十美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
让孩子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悦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别拿自家孩子和人家比
有些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夸别人家的孩子好,无意间打击了自己孩子的自信心。老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何必非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呢?家长在做比较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愿意和比自己强的人比呢?如果自己都比不过人家,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比人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