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23阅读
  • 0回复

什么是低服务性的父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朱珂欣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8-11
为什么孩子爱哭闹?
为什么孩子容易发脾气?
为什么你带孩子那么累?
问题都归结在,“我”遇到了一个高需求的宝宝。


真心爸妈坚决反对把育儿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都归结为“我就是生了个不好带的孩子”,所以每次遇到别人说起“高需求宝宝”——即便这个词来自美国著名育儿专家西尔斯博士——我们都会想,爸爸妈妈们那么轻松地认同了“高需求宝宝”的存在,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父母,自己就是“低服务型父母”呢?
“低服务型父母”可能是真心爸妈自己大胆创造的一个词,简单说,就是“服务”于未成年孩子需求的意愿很低,而且“服务质量”不高的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根据纪律要求、情感付出、沟通方式、预期程度四个维度,将父母划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放任型、忽视型四个主要类型,但“低服务型的父母”,他们可能既不专制,也够权威,对孩子不放任,也不忽视,他们的特征是:为孩子做事,没那么心甘情愿。
试着总结一下,“低服务型父母”常用的高频词:


·“我忙着”·

真心妈妈在快餐店吃早餐,遇到三位妈妈带着各自四五岁的孩子。妈妈们无比投入地聊着天,几个孩子好几次试图插嘴,引起妈妈们的注意,都被制止,“等等,等等,没看见大人在聊天吗”?
后来孩子们实在无聊,在餐厅里追逐吵闹起来,可能是妈妈们实在被吵得受不了——餐厅里的人估计也都和我一样受不了了,一位妈妈才呵斥自己的孩子说:“某某某,你再闹,我下次不带你出来了啊!”
我们每天都在说高质量陪伴,可孩子真的要你陪的时候,“高服务型父母”会心口如一、全心全意地陪着孩子、回应孩子,“低服务型父母”却总是说“我忙着”。


·“我很累”·

有一回,我们写文章说,“为什么有人带孩子又忙又累像打仗,有人轻轻松松像旅行?”,惹恼了不少妈妈,她们愤怒地留言说:“胡说八道,轻轻松松的,遇到的都是好带的宝宝,给你一个高需求宝宝试试,累不死你!”
和妈妈们讨论育儿问题,会非常高频地遇到那个“高需求宝宝”。把妈妈搞得疲惫不堪、万分无奈的高需求宝宝们,都干了什么“好事”呢?
他们不过是在妈妈想睡觉的时候吃夜奶、在妈妈不想抱的时候“黏人”、在不会说话的时候用“爱哭”来表达需求、长大点要听很多睡前故事才肯入睡、再长大点喜欢拉着爸爸妈妈不停说话聊天而已。
其实每个爸妈——好吧,主要是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高服务型父母”当然也不是不累,只不过他们高高兴兴地累着,“低服务型父母”却被“累坏了”。


·“我做不到”·

一位新手妈妈在我们的育儿群里咨询母乳问题,一群母乳喂养成功的妈妈无比热心地提供了各自的办法,甚至纷纷奉上私家“下奶”食谱。大家都希望,新生的小宝宝,能美美地吃到妈妈的乳汁。
过了没几天,那位妈妈又回来了,告诉大家:“我放弃了,可能我就是没奶水的妈妈,孩子吃奶吃得我乳头都疼死了。”于是大家都无语了,还能说什么呢?
母乳喂养成功的妈妈们,可能都经历过被吃裂乳头、被胀奶堵出乳腺炎的情况,对“高服务型妈妈”来说,那是“痛并快乐着”,但是“低服务型妈妈”,却觉得受不了,轻易地就放弃了。


·“我不会”·

“孩子老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我根本答不上来,怎么纠正他?”一位烦恼的爸爸问。是啊,怎么办呢?
高服务型的父母,不是先把孩子的问题斥为“莫名其妙”,而是马上开动脑筋,把十几年前学过但早就还给老师的那些知识找回来,甚至马上查找资料,给孩子解答,有时还像对着一个成人一样,认认真真地跟孩子讨论上好一会儿,但“低服务型父母”,却被孩子不停地“问问问”给烦坏了。


·“我没办法”·

一位妈妈来咨询孩子坏脾气的问题,觉得自己快被孩子的坏脾气给搞崩溃了。原来,她的孩子一直跟着祖辈长大,快上学了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习性”一点都不熟悉,所以相处起来才困难重重。
为什么不自己带孩子,或者哪怕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父母身边带孩子呢?“我没办法呀,工作忙,老人又适应不了大城市生活,所以只能这样,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育儿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让人难于抉择的事,但“高服务型父母”会更多地从对孩子有益的角度考虑,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而“低服务型父母”,却常常是还没做到一半的努力,就放弃了。


·“我就是这个脾气”·

一位爸爸,为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而烦恼。他一生气,就吼孩子,吼过了,又后悔,后悔之后,又再吼,搞得孩子一见爸爸就害怕,而且遇事特别胆小怯懦。别人跟他说:“你得控制一下。”那位爸爸说:“我就是这个暴脾气,都好几十岁了,哪还改得了?”
没生孩子之前,谁没点任性?谁没点脾气?“高服务型父母”逼着自己,一点点克制着,一点点修正着,变成了对孩子温言细语、和颜悦色的爸妈,而“低服务型父母”,让自己继续像个孩子一样任性着。


·“我为你含辛茹苦”·

我的朋友 A 君,很害怕回家过年,因为每年春节,父母都会将他小时候家里如何如何困难、父母如何如何省吃俭用供养几个孩子,重新历数一遍。其实他家的状况在当地是中等水平,和贫困毫不相干。A 君常常不知如何接话,说些感谢的话又说不出口,搞得场面尴尬。
看到孩子长大成人,“高服务型父母”把带孩子的辛苦都忘了,“再苦都值得”,但“低服务型父母”会一直记得,并时不时拿出来提醒孩子,我如何含辛茹苦,把你养大成人,让孩子感恩戴德。


·“你欠我的”·

低服务型父母,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心态,就是觉得孩子欠着自己。
有人在“悟空问答”非常郑重地提问:“父母花了那么多的财力精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支持,很大程度上也牺牲了自己,你觉得孩子到底欠不欠父母?”还有人问:“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孩子欠着自己呢?”
到底欠不欠呢,真心爸妈认为——不欠的。那个由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只能全心地依赖你,而你有义务,将他好好地养大成人,如此有爱且有责任的事,如何就成了债权呢?
“高服务型父母”将养育孩子视为自己完整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愿意尽自己所能,将孩子养育成更好的“他自己”,而“低服务型父母”认为,自己生了孩子,是给了孩子天大的恩惠,孩子欠着自己的养育之恩,无论如何都还不够,于是对孩子百般索取、万般要求。孩子就算是对爸妈有无比深厚的爱,恐怕也会被父母这种日复一日要求回报的心态给消磨干净。——比起“高服务型父母”来,“低服务型父母”,只是少了为孩子奋不顾身的慷慨和勇气而已。
同为父母,写这样的分析,我们并不是为了批评确确实实在为孩子付出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只是想做一个小小的提醒,当我们毫不犹豫地给还是小婴儿的孩子贴上“高需求宝宝”的标签时,能否反思一下作为成人的我们自己:
我是否愿意全心全意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并做出最大的努力,只因为,他是我的宝贝,而我是他的父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