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觉统合 自感觉统合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和重视。特别是这一理论被引入中国之后,国内不少学者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对感觉统合失调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目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感觉统合失调尤其是重症非常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的智力正常发育、学习能力提高和社会化水平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必须进行相应的干预和训练;加强预防,借助于科学的训练,能减少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并切实改善部分儿童患者的情况。
一、感觉统合失调
美国心理学家Jean Ayres 博士于1969年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对各个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刺激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使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可以和谐有效地运作。
1972年,Ayres又将脑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通过实验研究,系统提出了感觉统合失调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做出的任何反应,都必须以感觉刺激的输入为条件、大脑的统合作用为基础,只有经过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和谐工作,有机体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当人脑不能对感觉器官传来的刺激进行正确的加工反应,即信息整合过程发生了问题时,人就不能对刺激做出正确的反馈,从而导致对刺激不敏感或者过度敏感、行为顾此失彼,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的儿童,只需低于正常水平的感觉刺激信息,就可被唤醒,因而对刺激信息特别敏感;反应不足的儿童就会对接收到的刺激不敏感,需要大量的或者更强的刺激信息才能反应。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会导致儿童的学习能力不足、学习障碍、过分防御、动作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感觉统合失调具体表现为五种,即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平衡觉(前庭)统合失调和本体觉统合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