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80阅读
  • 0回复

小时候“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差距很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房文娜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来源|51素养在线(ID:youth51talk)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一位妈妈讲述:


因女儿前一天晚上总是记不住歌词,她打了孩子。


在节目中,她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很内疚,并向女儿道歉。


帮忙调解的嘉宾劝说这位妈妈:


“孩子小时候习惯了暴力,长大会享受暴力,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择偶观。”


随后,话题#打骂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打?打孩子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育儿专家李玫瑾曾坦言:


“‘总挨打’和‘没被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差距很大!”

01
从小被打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演员陈乔恩曾在节目中说,妈妈对她很严厉,属于名副其实的棍棒教育。


小时候,妈妈呼她巴掌,那是常有的事。


陈乔恩小时候数学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


妈妈会拿着扫帚打她,边打边骂,有时候要折腾一下午。


她最怕的是妈妈用枯树枝,捆成工具抽打她,打一下就会见血,很疼。


每次听到妈妈上楼的声音,她坦言,像魔鬼的声音,觉得妈妈就要来打她了。


小时候的陈乔恩,可以用“自闭”二字来形容。


她没有朋友,喜欢一个人在墓地玩;


她宁愿对着墓碑,也不愿意待在妈妈身边。


20岁之前,她没敢拉过妈妈的手。


以至于长大后,她与妈妈独处时,依然无法进行亲密沟通,相处十分尴尬。


回忆被打的事情,30多岁的陈乔恩眼睛都红了。


曾经那段自卑、自闭、恐慌的日子,也成了她一生的烙印,根本就忘不掉。


在妈妈的棍棒教育下,长大后的陈乔恩在感情中,特别黏人,也特别没有安全感。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经常被家庭暴力的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孩子会变得特别自卑;另一个极端是,孩子越来越叛逆。”


从小经常被父母家暴的孩子,内心充满了阴影,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孩子长大后,也会受父母的影响,拥有暴力倾向,继续加诸于自己的孩子。

02
从没被打的孩子,内心更强大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提问:“有很多人从小到大没被父母打过吗?”


这位网友说,他从来没有被父母打过。


他还讲述了成长中,该被打却被父母放过的经历。


他在幼儿园时,被同学骂了;


他回骂同学,被老师罚站。


他理直气壮地跟老师争辩:


“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后,他被老师骂哭了。


回到家后,妈妈并没有怪他,而是说:


“你们都有错。你骂人毕竟不对,但是你老师的做法有失公平。”


上小学后,因为父亲是大学英语老师,他英语水平一直还不错。


当他发现自己的英语老师,很多地方讲得不对,水平有限。


于是,他和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翘了老师的课。


结果,同班同学一大半都跟着他翘课了。


一起翘课的同学,都被家长打了,只有他没有被打。


父母对他说:


“就算你觉得老师水平不好,也不应该带头这样,影响不好。”


但是父母私底下,觉得儿子的领导能力很强。


从小到大,这位网友喜欢挑战权威、质疑、辩理,成绩也是数一数二。


父母会认真听他理论,会给他讲道理,但从不动武力。


父母的教育,也让他长大后:


有自己的观点,有明晰的是非观,内心自信强大。


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曾说: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管教方式,是温和而坚定。”


父母不打不骂,不代表不管教。


父母的管教方式越用力,孩子的教育越失败;


反之,父母用爱和宽容,界限和约束力相柔并济,教育出来的孩子,内心越有力量。

03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父母一定要看看!



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我们很多父母,不再延续父辈的育儿之道,对孩子不打不骂。


但我们不打不骂孩子,教育就会有效了吗?


李玫瑾在一档节目中明确地表示:


“孩子该打就要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只给予爱,还要让孩子懂得敬和畏。”


李玫瑾教授的话,不是鼓励家长随意打骂孩子,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聪明的父母使用“棍棒教育”时,要把握好3个原则。


1.婴儿和12岁之后不打。


毕淑敏曾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说道: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婴幼儿时期,我们打孩子,孩子不懂得道理,并不会意识到错误,只会感觉恐惧;


而12岁之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道理都明白,自尊心强,越打就会越逆反。


2.永远不当众打孩子。


曾经,在江苏淮安,有个小学生偷了同学东西。


他被母亲脱下高跟鞋抽打双手,然后惩罚他当街跪了一个多小时。


这种“棍棒”教育,恐怕对孩子来说,不是教育,而是耻辱。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毁掉孩子的关键,就是当众让孩子出丑。“


为人父母,我们要谨慎地使用”棍棒“教育,不在人前教子,更不当众打孩子。


当众打孩子,无疑是把孩子的尊严当众撕碎;孩子没办法反击,只能越来越叛逆,或者越来越胆小妥协。


3.谨慎地使用“棍棒”。


钟南山曾谈及,自己小时候撒谎的经历。


在读初中期间,爸妈会给他伙食费,让他买午餐。


母亲问他,伙食费用完了没有。


他告诉母亲,全部用完了,一点都不剩。其实,他偷偷把剩下的伙食费拿去买了零食。


结果,母亲非常认真地去学校核实,发现钟南山撒谎了。


原本,钟南山以为父母会打骂他,结果严厉的父亲说:


”孩子,你应该好好想想,这样欺骗如此信任你、如此爱你的父母,究竟对不对。“



钟南山后来回忆道:“父亲的这句话,感觉比打我一顿,对我刺激更大。”


可见,打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要先给孩子立下规矩;


孩子犯了错,触犯了原则和底线,父母首先应该使用“批评”、“鼓励”、或“奖赏”等方式矫正孩子。


如果,在父母所有的夸奖、批评以及奖赏之后,孩子都毫无改变;


父母该打即打,让孩子记住切肤之痛,以此与坏习惯、坏素质永远隔绝。


作家毕淑敏曾说: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父母,拥有管教、打骂孩子的特权;


然而,我们却也需要慎用这项特权。


在打孩子之前,给孩子给孩子树立规则,用批评矫正孩子行为,用惩罚帮孩子改正错误…


如果这些温和的方式都不奏效,该使用“棍棒”,还得使用。


对孩子宽严相济,努力使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温馨提示:《引领右脑》分享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内容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