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32阅读
  • 7回复

给“干仗”的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ali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7-31
      《父与子》上有一幅漫画:两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扭打在一起,两个爸爸闻声赶来,把孩子拉开。当爸爸又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时,两个孩子却跟没事人一样又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上了。
  孩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爸爸妈妈,就请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吧!
  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是很平常的事情。“××抢我的小汽车”、“××把我搭的房子推到了”、“××打我”、“××不跟我玩”,许多诸如此类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一不小心,小家伙儿们就像小公鸡一样斗起来了,弄得大人们紧张兮兮的。
  冲突,一般指的是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
  为什么孩子在一起就不能好好玩,为什么冲突不断呢?心理学认为,这是由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3~6岁的孩子还比较自我中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能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幼儿的社交经验少,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明明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遭到误解也不知道怎样辩白。幼儿间冲突大多数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并且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记仇。爸爸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开始跟小伙伴发生冲突了,不必紧张,这是每个孩子都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他们成长的方式。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7-31
孩子在同伴冲突中学会交往
  “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 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 长智力……”冲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其融入社会生活有 着独特的价值。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我听过了,我忘了;我看过了,我知道了;我做 过了,我记住了。”即使孩子没有很好地解决冲突、亲历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积累。当面临孩子之间的冲突时,父母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 得哪些经验,而不是考虑尽快地结束冲突。分享、等待、轮流等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吵吵闹闹中学习 来的。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7-31
同伴冲突将帮助幼儿去除自我中心
   明明和亮亮各自用积木搭房子,可是积木有限,他们谁也搭不成一个完整的房子。为了抢积木,俩人吵了起来,搭好一半的房子也倒了。老师去了解情况,两人争 相告状。明明说:“亮亮抢我的房顶,还把我的房子碰倒了。”亮亮很委屈说:“你还抢了我的树呢。”老师看看他俩谁也没有让步的意思说:“亮亮缺房顶,明明 缺少树,你们俩的房子谁都搭不好,这些东西只能搭好一座漂亮的房子,怎么办好呢?”两个小伙伴想了想抢着说:“我们把所有的东西放到一起搭房子。”老师非 常高兴说:“嗯,等你们搭好了,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好不好?”两人赶紧去行动了。
  分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在共同活动中会争吵、互不 相让。就像案例中的明明和亮亮,他们还不明白谦让和合作能让他们的目标实现的更好的道理。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只有尊重别人的观点或需要,对人 宽容,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合作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收获。在探索、尝试、磨合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谦让、协商、互助、合作,增长了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7-31
同伴冲突有助于幼儿交往技巧的获得
  旺旺五岁了,在幼儿园上中班。班里转来一个小女孩,旺旺非常喜欢她,想和她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小女孩不愿意和旺旺玩,连话也不愿和旺旺说。旺旺想了各种办法讨好这位小美女,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她玩,可是男孩的玩具小女孩不喜欢,吃水果的时候,旺 旺又把自己最爱吃的香蕉送给小女孩,小女孩接受了旺旺的香蕉但是没接受旺旺,旺旺很难过,回家跟妈妈诉苦:“她吃了我的香蕉还是不和我说话。”
   分析:虽然可爱的旺旺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得到小女孩的认可,但是我们看到了旺旺的努力,他为了和小女孩成为朋友尝试了多种方法,不惜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和 爱吃的水果“贿赂”她。孩童的想法和做法常常充满天真与稚趣,其中也不乏小小年纪就具有的智慧。他们也很懂得变通的,“一种办法不行咱就换一种嘛”。社会 交往技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在冲突情境下,对幼儿的社会交往技巧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次有效的练习。在每一次的冲突中,幼儿得知同伴的 反馈和结果后,无形中会比较,逐渐学会用不同的技巧去应对不同的情境。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7-31
 不当的帮助带给孩子的是伤害
  在一个家庭中,两个孩子正在为谁先玩游戏机争得不可开交。爸爸说:“我现在要把游戏机收起来,直到你们能拿出一个没有争议的方案来,然后再来找我,我会把游戏机还给你们。”
  一开始,谁都不相让。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商量好了,我先玩半个小时候,然后,丁丁玩半个小时。爸爸给我们当裁判好不好?”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使他们份内的事,而且只有他们才能有好办法。岂不知,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更有创造性。
  父母应该明确,冲突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有的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一次小小的“出手”而找对方家长评理,或到幼儿园替孩子告状。生怕孩子吃亏,过度保护,全权代理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有一个孩子,有六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男孩,是在父母和姐姐们的极度呵护下长大的娇子。每次他与同伴发生矛盾,父母都会出面帮他“摆平”。在父母的帮助 下他的需要和想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实现。宋某养成了爱告状的坏习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父母能帮他争取到他想要的一切的观念。他专横跋扈,自私自 利,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在孤独和苦闷中,他变得自闭、性格古怪。他很想融入班集体,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最后用挑剔别人来维护受伤 的自尊心,刁钻、坏脾气、不能容忍丝毫在他看来是不当的行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他的行为遭到同学的非议,他被孤立在团体之外。最终,这个父母的“掌中宝”以离家出走作为结局。
  分析: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一味的偏袒、保护自己的孩子,最终只会害了孩子。宋某的悲剧在于父母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他不能在正常交往中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可能学会谦让与合作,最终导致了人格的扭曲。成长是孩子的事,父母是不能代替的。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7-31
父母要正确应对孩子间的冲突
   当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时,父母应该冷静、客观的观察,不要急于干涉,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尝试着自行解决矛盾。父母要相信,孩子 的潜力是巨大的,他们总是带给父母吃惊的表现。在对待孩子与同伴的冲突时,父母应该尊崇成长原则,即让孩子在同伴冲突中成长起来,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建议一:相信孩子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雨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月月又哭又闹,小雨走到她身边,拍拍她的背想安慰她,结果月月不领情,抬手往小雨的脸上抓了一把,把小雨的 脸抓破了。放学时,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小雨的妈妈,妈妈怕小雨再次受到伤害,让小雨离月月远点。第二天,妈妈不放心,去幼儿园偷偷的观察,看见小雨很同情 的看着月月孤孤单单的蹲在墙边,她想上前又不敢贸然过去,最后,小雨走过去,在离月月远一点的地方蹲下来,专注的看着月月,过了一会儿才凑过去。这次月月 没有粗暴的对待小雨,她们俩就那样默默的蹲着,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和和谐。
  分析:做父母的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伤害,用自己的 爱把孩子包裹起来,殊不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也束缚了孩子探索的触角,阻挡了孩子的成长。因为前一天小雨安慰月月的时候吃了亏,这一次她吸取教训没有贸 然行动,终于得到了月月的接纳。如果小雨听取了妈妈的建议,一味的逃避,不去尝试新的交流方式,就不知道怎样获得月月的认可和接纳了。
   如果给孩子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仅有利于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在解决和同伴的冲突时, 会说出许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孩子虽然年龄较小,但都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开始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了他们已经 初步具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即使这种观念中有很多的“自我”和“任性”,它却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当然,正确的观念是需要成人来加以引导的,因为一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更多的是受早期教育的影响,父母在这时应对孩子的观念有所界定,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与错。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7-31
建议二: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乐乐有个小毛病,就是这个小毛病让乐乐成了人见人怕的孩子。为什么呢?原来乐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是掐就是咬,常常把小伙伴弄哭,弄得小区里的妈妈们都不敢让自己的宝宝和乐乐一起玩。
  分析:幼儿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常常不知道怎样表达与小伙伴的亲昵,他们可能看到大人表达对小孩的喜爱时,常拍拍或者亲亲,轮到自己就衍化成掐和咬了。就像乐乐,他并不是个坏小孩,对小朋友也没有敌意,他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和小伙伴在一起时的欣喜。
   父母应多创设幼儿和同伴交往的机会,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或者主动去别人家做客。并且父母多指导孩子怎样表达对伙伴的喜爱。比如妈妈告诉宝宝轻轻的拍拍小 朋友,或者亲亲小朋友,并叮嘱他轻轻地,不要用牙。如果宝宝做的很好,要适时的鼓励,“宝宝做的真好”,“小朋友真喜欢宝宝这么做”。多给宝宝创造实践的 机会,宝宝自然就会从中获得经验。
  建议三: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琳琳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她特别喜欢做纸花,还把纸花贴在家里的墙上、门上到处都是。隔壁的浩浩和妈妈一起来串门,浩浩不小心把贴在门上的小纸花弄掉了。 琳琳看见了很生气,她使劲跟浩浩吼,还说不让浩浩来她家玩了。浩浩知道自己“闯了祸”,不知道怎么办好,小脸憋得通红。浩浩妈见状,安慰了琳琳几句就拉着 浩浩回家了。过了几天,琳琳早把这事给忘了,他很想念浩浩,可是浩浩妈好几天都没带浩浩来玩。
  分析:幼儿之间的冲突,有时候来的突然, 孩子可能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时家长应该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有些家长错误的以为孩子发生了冲突,带孩子离开冲突的情景就没事了,其实不然,孩子也是 有感情的,“灰溜溜”地走掉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像故事中的浩浩面对琳琳来势汹汹的责难就“傻了眼”。其实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如果浩浩妈告诉浩浩做 错了事情要说对不起,并且教给浩浩补救的方法,把琳琳的小纸花重新粘上,两个小伙伴的矛盾立时就化解了,再遇到这种情况浩浩也知道该怎么办了,不会再那么 窘迫了。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7-31
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不用主动介入其中,成为评判是非的法官。在冲突发生过程中,如果父母相信孩子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 会,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而自己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适时地介入,不仅可以平息冲突,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    交往、道德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系列与 社会性有关的因素的发展。
  1、遵循成长原则,相信孩子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当孩子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急于干涉,给孩子自由思考和自己解决的机会。
  2、孩子发生冲突,不要武断定论是非对错,耐心地听孩子解释。
  3、请不要一味庇护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战胜冲突带来的挫折,而不是替孩子讨回公道。
  4、如果孩子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请不要论定是孩子道德品行不好,在实践中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交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5、不要因为孩子经常受“欺负”就把孩子保护起来,要鼓励他多与同伴接触。当孩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要支持孩子,不要责怪孩子懦弱。

欢迎关注:

中国全脑开发网www.chinaquanano.com 引领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