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81阅读
  • 0回复

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安雅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9-25





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我们将这样的心理称为“畏难”。对于孩子而言,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他能解决吗?”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为什么?”,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问题2:“如果你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提及孩子自身能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自我学习和明确自我意识的过程。

  问题3:“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读完故事后,尽量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和做法,这样他才会感触深刻,家长只需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辅助。以后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以此进行自我激励“我一定能行……”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积极行动自然不在话下。

  二、在完成任务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成功练就自信,自信赢得一切。实践证明: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过度保护使孩子胆小懦弱,过度帮助使孩子平庸无能,而过度压制使孩子丧失自信。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学着做个有心人,一改往常“你干活,孩子置身事外”的行为,让孩子也参与到家庭任务中来。例如:打扫卫生时,请他拿簸箕 (培养合作能力)。用餐前,请他摆餐具(学习数量与对应关系)。外出购物时,请他拿一件东西(学会分担)。尤其是你下班回家,别忘了请他帮你拿拖鞋(感受爱、传递爱)……

  在此,家长要注意:赞扬是孩子做事的不竭动力,刚开始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真没想到你的家务做得这么好!”“有你一起干,这些活一会儿就完成了。”;在得到孩子帮助时,成人应真诚的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就像个大人一样,受到了尊重:“谢谢你给我帮了个大忙!”;给孩子的任务要让他“跳一跳,够得着”,并且任务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体验成功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选择的任务注意安全性,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活可以干,什么活不能干。三、在学习反思中,提高家长的引导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应该也包括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引导策略尤为重要。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接到任务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任务内容:“我们要干什么?”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我们都有些什么办法?”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我们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做事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告诉孩子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其它都会迎刃而解:“出现了什么问题?”再次找策略,在孩子看书、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带着方案解决问题:“我们来试一试!”在引导过程中,家长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家长只需做一个傻同伴,学会提问和认可。

  2、提供一些的线索。例如:当点点只绘制了前两页内容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线索:“你的书名是《我的朋友》,你画的乐乐和笑笑都是你生活中的朋友,那你还有没有其他朋友?像动物朋友?植物朋友?物品朋友?它们都是你喜欢的,或者对你很重要的……”。

  3、先做简单的事情。例如:当点点的思维受到局限时,家长可以转变角度,先和点点聊聊天“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当孩子结合自身讲述时,思路开阔起来,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很多。

  4、调整任务的难度。例如:当点点讲述时滔滔不绝,呈现到书上时却不尽人意,画得人不像人,动物不像动物,家长就应降低任务的难度,改绘画为粘贴,贴图片、贴照片……这样有益于孩子操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是说做了父母就自然能胜任教师的。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用在每个鲜活的孩子身上时,教育的具体方法却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家长要多读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从中汲取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辅助于家庭教育。同时,家长还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学习老师的教育方法,积极做好家园共育。



加盟热线:400-0371-282  15803856648(魏老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http://www.yinlingyounao.com/bb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