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3阅读
  • 0回复

早期教育得从这5个方面入手,你做对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4-19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给一个刺激往往就会有一个反应,刺激越多,反应也就越多,因此,孩子一定是通过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听觉、视觉这五个通道来获得外界的感官刺激。
通过感觉运动的学习来促进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儿童早期的发展尤为重要。 全世界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进行教育时,最重要的四件事: 运动训练:他提出要让孩子跑、跳、翻、爬、滚、撕、拉、扔、拽、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来发展孩子的肌肉,甚至设计了一些专门的体操,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 感官训练: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发展幼儿对不同刺激敏锐的感觉和观察能力。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当中包括两点,一是和幼儿自己生活有关的、自我服务的训练,二是和家庭生活环境相关的、管理家务的训练。 初步知识教育:将知识教育和感官训练相联系,比如:语言、社会交往、科学等等。
由此可见,早期教育重点在于感官训练,通过感官训练来学习生活的内容以及认知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触觉教育

孩子还未出生时,我们就要对他进行一些触觉的训练,例如:溜胎,胎儿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加强运动,通过走走停、走一走再停,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的训练。 同时,妈妈们最好坚持自己生,因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子宫的收缩以及产道的挤压都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孩子出生后,妈妈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实在没有奶水,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提供非常丰富的触觉补偿。 触觉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感官,而吃奶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主动的(开始是被动的)触觉学习。
吃奶的时候,孩子要用舌头把妈妈的乳头和乳晕全部裹住,这里的皮肤不像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那么光滑,孩子含在嘴里,其实并不舒服,但是为了吃饱,不得不被动的接受,慢慢的,他会主动地去接受这种触觉刺激。 在喂奶的过程当中,妈妈会有不断地抚触、拍打等动作,这些都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有些妈妈懒得喂奶,觉得喂奶之后,乳房的形状没有过去那么好看了,于是把孩子甩给“牛干妈”。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奶嘴仅仅是一种形状的仿真,没有看到质地的仿真,它的表面是非常光滑的,剥夺了孩子吃奶时触觉学习的机会。 用奶瓶喂奶时,妈妈的手要稍微拽着一点奶瓶,防止奶瓶压迫到孩子的上牙床,否则会导致孩子出牙时上齿内扣,造成兜齿。
然而,家长们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抓着奶瓶,就没有多余的手抚触和拍打孩子,剥夺了更多的触觉刺激。 触觉教育还包括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在睡的过程当中,孩子跟父母有肌肤之亲,大人用手拍着、哄着孩子,孩子的手也会抓着大人,这都属于触觉的交流、亲情的交流,亲爱,有肌肤之亲才会产生爱。大人应当多背多抱孩子,很多家庭给孩子买小推车,这实际上是大人偷懒的一个工具,孩子在推车里面没有足够的触觉,尤其是跟大人之间缺乏触觉互动。 推车的轮子一般都非常小,克服阻力的作用大,只适合在平滑的地面上前行,而越是平滑,孩子所获得前庭平衡觉体验的机率越少。
把孩子抱在怀中,孩子跟大人贴着的是一面,大人的手还会从外面环抱住孩子,形成双面的接触。家长们可以趁机和孩子做一些挠痒痒,咯吱的小游戏。 无论男孩或女孩,在他(她)出生之前,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毛绒玩具,这个毛绒玩具孩子一睁开眼睛就能发现,就在他的床头,就在他的身边,他伸手就能摸到。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小孩,晚上睡觉必须揪着妈妈的耳朵,抓着妈妈的一撮头发,或者是摸着妈妈的脸,甚至是抱着妈妈的咪咪才肯睡觉,还有的孩子非要抱着自己尿得骚臭的小花被或者洗得跟抹布似的小毛巾才睡得着。
这都是因为,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没有给他准备几个小的毛绒玩具。 这个毛绒玩具,它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就是孩子的一个依恋的物品,等到他将来上幼儿园,出现入园焦虑的时候,家长要允许他带着这个毛绒玩具一起上幼儿园,孩子内心会找到一种依靠。
毛绒玩具在孩子必备的五大玩具中排在第二位。 那么第一是什么呢?摇铃。带响铃的摇铃,一摇,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大人把摇铃晃来晃去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就跟在后面追视,锻炼眼耳协调,孩子伸手去抓摇铃,锻炼运动协调能力。 第三个玩具是球。球在地上滚动,孩子看到运动的物体,就会视觉追踪。等到学走路的时候,滚动的球会激发孩子行走的愿望。3岁的孩子喜欢拍球,再大一点孩子可以把球扔来扔去或者踢来踢去。
孩子踢球的时候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单腿平稳地站住,然后摆动另一条腿踢。因此,球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刺激和发展,非常有意义。第四个玩具是东方对人类智力开发最大的贡献——七巧板,七巧板在发展孩子的图形能力和空间关系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五个孩子必备的玩具是西方对人类智力开发最大的贡献,不是魔方,不是积木,也不是遥控车,而是扑克牌。 每个小孩都应该有两幅扑克牌,从不到1岁就开始玩,1岁的小孩,先给他看牌,教他认识牌,然后把这张牌和其他的牌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找,锻炼孩子的识别能力。
接下来增加难度,如给他看红桃的Q,然后让他去找他,他可能会找到红桃k或者是黑桃的Q。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玩扑克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一直可以玩到小学四年级,也就是孩子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

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训练


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训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动作


包括跑、跳、钻、翻、爬、滚、扔、接,例如:走路,正常走路我们都会,那学大象走、学小鸭子呢?还有倒着走,或者往前走两步再蹲下来,这些都属于大动作。



(2)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即孩子各方面平衡的情况。孩子走路的时候,喜欢走到道牙(路缘石)上面去,张开双臂,通过这种方法来锻炼平衡能力。
有时,他们喜欢弯下腰,从两腿之间,倒过来看世界,这会让他想起出生前三个月看到的那个倒立的世界。
孩子还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不停的转圈,直到把自己转晕了,觉得很好玩,他们还会发现先正着转几圈,之后倒过来转一下,晕的程度会降低很多,这都是属于一种平衡的学习。
孩子坐摇摇车,往往乐此不疲,也因为在晃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感觉——平衡训练。



(3)神经协调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锻炼孩子眼睛和双手协调的能力。

翻掌游戏:
一个掌心向上,一个掌心向下,翻过来,翻过去,越翻越快,越翻越快,有的孩子翻着翻着就会变成两个掌心朝着同一个方向。


(4)精细动作


即训练手的精细能力,包括手腕和手指头的训练,例如:拧瓶盖,穿珠子。
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系列化、听觉混合能力、听觉理解能力六个方面。



(1)听觉注意力训练


例如:听到食物请拍手,听到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请拍手,听到家用电器请拍手。



(2)听觉辨别能力的训练


例如:区别“白”和“百”,“难”和“蓝”,“之”和“资”,“胡”和“福”。



(3)听觉记忆训练


大人随便说十个词,看孩子能记住几个单词。



(4)听觉系列化训练


看孩子能否将听到的内容按顺序复述出来。



(5)听觉混合音以及理解能力训练


例如:姥爷比妈妈高,爸爸比姥爷高,请问谁最高?谁第二高?谁最矮?


视觉训练

家长可以找一些内容和孩子一起来看,视觉训练包括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视知觉速度等六个方面。 知觉转换


对孩子早期教育,实际上是加强对他们感官方面和运动方面的训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6岁之前,孩子所做就是“磨刀”,把刀磨快,上学之后去砍柴才会干净利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