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1阅读
  • 0回复

是谁限制了孩子对幸福的想象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20
绘本《孩子,你的名字叫幸福》中有这样几个人物:利卡奶奶,爸爸奥克,妈妈奥拉,三叶草哈德和兄弟姐妹。家族中有个传说,长出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是幸福的,但谁都没见过。有一天,一株小小的四叶草真的破土而出······
奥拉,奥克半信半疑,
哈德不以为然,奚落道:“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没什么了不起”,
唯有家族首领利卡奶奶坚信传说,且在不久后得到应验。
奶牛到农场觅食,发现了这株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惊异于生命的娇小可爱,即将把它舔舐果腹那一刻,咬向旁边长相肥厚的三叶草——哈德。刚刚对传说不屑一顾,转瞬成为奶牛的腹中餐。

祖祖辈辈都在说“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是幸福的”,千钧一发之际,四叶草真的承接了这份祝福活下来,是幸运,也是注定。

因为语言和思想自带能量,积极的正念在岁月里转化成一块磁铁,吸引好运纷至沓来。反之,消极的思想和语言引来臭气相投的东西,哪怕幸福近在咫尺也会震荡到千里之外。











朋友小薇谈了个帅气阳光的男朋友,一直不得母亲认可,
不是嫌他长得帅,就是嫌他没钱,
甚至有钱后的美好生活都遭遇诅咒:“长得帅,能说会道的男人有钱后更靠不住!”
“你外公就是长得太好看,跟别的女人跑了,让你外婆守寡一辈子”
“还有你爹,有了钱就不安分,丢下咱们母女俩”
“你,一定要找个老实人才靠得住!”
一段美好的姻缘架不住百般挑剔,分手了。
小薇在妈妈的安排下嫁个了老实,木讷,端着“铁饭碗”的男人,
两年后丈夫跟公司一起到云南旅游,
因大巴司机醉驾行驶,翻入峡谷,再没回来。

因为自己和长辈的婚姻都在同类人身上摔跤,小薇妈妈一直没能走出阴影,便认定女儿也没有驾驭幸福婚姻的能力。造化弄人就在于潜意识相信什么,就引导你去见证什么结果的发生——不愿意相信女儿会被幸福眷顾,无论嫁给谁都和幸福无缘。

看似走不出的家族魔咒,实际是人为潜意识隐隐作祟。









有些父母偏偏不信,幸福又不是想一想就能得到?


对!想一想肯定没办法立刻兑现,但如果连想都不允许孩子想,就是从心里认为他不配拥有幸福。孩子从思想层面接受到这种心理暗示,表现在行动上就裹足不前。

心理学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找到一所学校的学生,经过随机抽样后,他们给了校方一份名单,并告知:名单上的孩子有天赋,发展潜力巨大。有趣的是:无论在年末测试中,还是未来几年的发展上,被“选中”的孩子们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而其余孩子日后表现得平平无奇,甚至穷困潦倒。

这个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从某个角度证明了,权威人物言语思想的暗示,对孩子的人生有巨大影响。回归家庭,谁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人物,左右他们对幸福的选择和遐想呢?无疑是父母。










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所以高明的父母不会为孩子的幸福套上枷锁,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选择A面就是幸福,选择B面就背道而驰?


不会的!


他们坚信孩子活成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是幸福,愿意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也是幸福;
他们相信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是幸福,一点点打拼出梦想的模样,学会自我负责也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他们看好嫁得门当户对的如意君郎是幸福,也祝福白手起家的小夫妻实现阶层跨越,被一个个“小确幸”滋养。
·······
即使铩羽而归,也能引导孩子看到向好的一面,并以此为突破,撕开一条密林小径,重新回归大路晒太阳。

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早年遇到创作瓶颈,回家跟父亲倾诉“感觉自己不适合当作家”。
父亲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然后起身带他去看庄稼地。
“今年的香蕉收成很差,你看我明年还要不要种?”
林清玄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
父亲说“你写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写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写不出文章就停笔了,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十几年后,林清玄不仅实现了儿时的作家梦,
他的作品,也让两岸三地很多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绵延的温暖幸福。

内心明亮,富有智慧的父母,懂得相机而教:
去看濒临死亡的绿萝风雨后焕发郁郁生机,
去看风雷霹雳,地表沉降,历经数载铸就的五岳传奇,
幸福是一个不断创造接近奇迹的过程,而不是禁锢在某个框框里才能苟且保全。








既然潜意识强大到常常在看不见的地方指导命运,那么,让孩子保持对幸福的想象,并且始终相信自己值得拥有,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无条件的相信“孩子值得拥有”幸福

电影《奇迹男孩》的主人公奥吉天生面部缺陷,经历N次手术后依然异于常人,入学后受到各种欺侮和霸龄,一度不肯摘下头盔,埋首做个套中人。

如果追求幸福属于少数人的特权,那他是不是从出生开始就画上了休止符?

幸运的奥吉,遇到了无条件接纳的父母家人,持续的爱与鼓励稳定了作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我价值,而不仅仅依赖外貌。
妈妈说:“心灵的地图指引方向,脸上的地图记录人走过的路”;
爸爸藏起头盔,郑重地告诉他:“那是我儿子的脸,我想看到他”;
姐姐在耳边细心安抚:“如果有人盯着你就让他看吧,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他渐渐习惯一个人吃饭不在意周围指点的目光,
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在科学实验课堂表现卓越,
选择善良帮他赢回朋友的尊重和信任,
修养与魅力让他敢于自嘲——“我整容好多次才变得这么帅”。

最后,这个入学之初被视为“病毒”被孤立的孩子,
收获一众“粉丝”,成为学校最有影响力的人。
上台领奖前,奥吉跟妈妈说:“感谢您坚持把我送进学校。”
妈妈的目光温柔而坚定,看着他的眼睛,说“奥吉你就是奇迹,我一直都相信”。

母亲对生命最本能的信任与祝福,让孩子感受到,就催化为面对幸福相视而笑的坦然。



2.不断描绘与幸福有关的美好图景

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在阴云密布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编织玩笑帮孩子稀释“恐怖气氛”。


比如:如果藏好没被他人发现,就会成为最终胜利者;遵守游戏规则,积满1000分,就会得到一架坦克作为奖赏——那是儿子梦寐以求的礼物。果真,决战前晚,援军赶来,孩子坐上了凯旋的坦克。

父亲不断描绘的美好愿景让童心免受荼毒,也让儿子成为屠杀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正如影片开头一段独白:这是个简单的故事,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令人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之处也有规律可循——如果你渴望拥有什么,就先在脑海中想象他的模样,想象着拥有他之后的样子,然后为之努力。这也是把潜意识的深度渴望带回生活的好方法。

3.为孩子做榜样,活出追求幸福的状态

即使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穷困潦倒的父亲克里斯,在遭遇离异,失业,没收房产,寄居厕所,等接连打击后,也不忘鼓励儿子捍卫梦想“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人总会告诉你,你也不行”。

幸福来敲门的前提是,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努力。孩子也会从身影中学会主动负责。

正如这部励志电影的英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追求幸福)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常常出人意料”。

我始终相信,从家人那里积攒了很多信任与祝福的孩子,生命顽强又充满弹性,能在不断变化,创造的过程中转危为安。

即使渺小如一株三叶草,
也只有不相信幸福的哈德被奶牛吃掉了。
因此,我欣赏那些父母,他们带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亲爱的,你没有得到这个,是因为值得拥有更好”。

相信奇迹,才能看见奇迹。相信幸福,才能遇见幸福。
从这一刻起,对孩子以信任为始,以幸福命名!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