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9阅读
  • 0回复

“过度鸡娃伤大脑”,这本哈佛毕业脑科学专家的书太及时雨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12



这两年,京沪深国际化学校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卷了。


小学5年级开始考AMC8,初中一大批托福110+,甚至涌现了一大批左手学术右手体育、艺术的六边形战士,目标最顶尖的美高、美本。



但哈佛毕业、现任UCLA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丹尼尔·西格尔却发现“过度鸡血不但没用,还伤大脑”,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最新研究吧。
可能大家都还记得《小舍得》,情节“卷”到令人窒息,但依然看得欲罢不能。
尤其是子悠这个可怜的孩子,简直是鸡娃老母亲的噩梦,为了参加一个数学考试,把孩子都整出幻觉了,这不就是妥妥的抑郁前兆吗?

当时,我所在的鸡娃老母亲小群,展开了严(惶)肃(恐)的讨论:家长A
田雨岚的窒息我讨厌,但她的每一个焦虑、每一次疯狂举动,我都懂,看她仿佛看到了我自己…
只要升学考试还是独木舟,我就没法佛,骂内卷骂鸡血,骂完再催孩子做题,我也没办法啊…

家长B家长C
我怕娃变成子悠,学没学成,心理健康先没了,未来走不长。但转念一想,考不上高中和大学,难道就走得长吗…
我心里也在想,除了裹挟进鸡血大潮,家长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幸好,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英文名The YesBrain),让我预感到——它里面有一套中国家长可以借鉴,能够真正对抗内卷的方法论。端午节有时间,推荐大家也一起读,非常舒缓焦虑。△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和《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书籍封面
这本书不是鸡汤、没有玄学,而是来自哈佛毕业、现任UCLA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丹尼尔·西格尔的科学研究,从脑科学维度给你细细讲,“过度鸡血不但没用,还伤大脑”,但家长可以学会让孩子既快乐又有自驱力的方法——培养“开放式大脑”。
在解释什么是“开放式大脑”之前,我想分享书中一个令人开心的结论:无论外界怎么“卷”,拥有开放式大脑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精神内核无比强大的人,更不容易患上焦虑、抑郁——面对挑战


他们从不觉得障碍和新体验是天大的困难,而是可以克服、并从中学习的好机会,并更灵活、可以很好控制情绪,愿意冒险和主动探索。面对逆境


更能适应逆境,在任何环境都能活得很好,不用过度呵护也会拥有更强的复原力。面对未知

他们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会过度担心犯错,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欢迎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哪怕是不顺心的。面对他人

他们不会刻板或固执,不刻意取悦他人,人际关系更好,更有同理心,而且更了解自己,在为人处世中总是能做出成熟的决定,就像有清晰的内在指南针一样。
这样的孩子,可以在追求成就时,活得幸福充实而有意义。牛娃不至于变成只会刷分的“空心人”,普娃不至于找不到自己的长处,他们都能像《心灵奇旅》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这个状态,不就是成功“对抗”了内卷吗?

下面,我将分享自己读完这本书后,最有印象的3个点:

  • 当我们觉得孩子矫情、爱哭、难以面对挑战的时候,其实不是他们的错,是因为大脑还没发育好;

  • 这种发育,一般情况下会自动完成,但如果父母施加太多压力,会阻碍孩子大脑成熟进程,还把孩子的大脑变成消极负面的“防御式大脑”。

  • 父母能做的,是在大脑未成熟的时候,充当“外部解调器”,并善用书中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开放式大脑,更加从容平和地应对未来人生。
孩子“难以”面对挑战其实是因为大脑还没发育好
举个例子。
我家娃刚7岁,我总觉他已经过了婴儿期和幼儿期那种“原始”状态,但他面对难题和挑战,依然控制不好情绪——一点点看似平常的事情,就能让ta的情绪掀起万丈波澜,还不容易一下子消下去,有时候我试图教他管理情绪,但总免不了鸡飞狗跳。
我以为,他就是那种学不会控制情绪的娃,直到我读了《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并心存愧疚):控制好情绪,是人脑最高级的功能之一,25岁才成熟。7岁娃做不到,太正常了,人家大脑本来就还没成熟,控制不好身体和情绪啊!

书里从脑科学的角度,详细讲了孩子们大脑成熟的过程,我觉得家长有必要好好读读,才能深刻理解弱小无助、还经常被误解为“脾气差”的孩子。读完以后,就别再总错怪孩子了。
我们大脑中的前额皮质,是最成熟、负责高级思维的区域,位于大脑的“上层”。
有了这一块大脑,我们才能够提前做计划,能控制好情绪、考虑后果、解决难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完成和大脑执行功能有关的复杂认知活动。而好奇心、复原力、同情心、洞察力、开放度和解决问题能力、道德感,也都依赖这个区域。
但问题来了——上层脑因为太复杂了,是人脑中最后才“建设”完成的区域,“工期”可能一直延迟到我们25岁左右。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情绪失控、无理取闹,或者你自己年轻气盛、说话做事欠考虑,就是上层脑还没法发育完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那么,在25岁被“上层脑”接管之前,控制我们的是大脑哪个部分呢?
当然是“下层脑”——大脑中比较原始的部分,脑干和边缘系统,位于大脑中较低的位置。它负责一些最基本的神经和心理运作,包括强烈的情绪、本能,以及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消化和呼吸。
如果“上层脑”是个成熟的“哥哥”,那“下层脑”绝对是个莽撞的“弟弟”,它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假思索、本能的冲动反应,比如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大哭大闹,遇到危险时赶紧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焦虑、竞争和威胁,也无法清楚认识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有时候觉得孩子不可理喻,不妨对号入座:ta非常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拔,喜欢抱怨现实,顽固,害怕新事物,极其担心犯错,害怕好奇心会制造麻烦,抗拒新知识,抗拒他人的建议和观点,而不是本着开放和好奇精神做决定。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这个“需要等待孩子大脑成熟”的事实,给孩子时间、耐心和爱,等待他们的上层脑慢慢发育好,接管他们的情绪、身体和行为。
大家经常用来自我安慰的“静待花开”,这个时候再看,是不是反倒充满着理性的智慧?如果我们不改变对“成功”的认知会影响孩子大脑成熟的进程
但这个时候,问题也来了:
如果外界环境制造的内卷压力依然存在,如果父母再像田雨岚一样步步紧逼孩子,把他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天拿成绩和名次碎碎念,这种刺激和压力之下,孩子的大脑是不会自动成熟的,反而会被鸡血“伤”到,变成一种“防御式大脑”——
总是觉得自己不好,认为“我取得的成绩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再怎么努力迎合世俗评价标准,也无法感受到圆满丰盈的幸福,好奇心、创造力、对学习的热情,也会一同被浇灭。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那么,要怎么办呢?这本书作者说,好成绩、奖项、成就,追求这些没问题,唯一要转变的思维,是扩展对“成功”的定义——
在外在成就之余,始终别忘了关注长期目标,那就是在25岁之前,帮孩子发展出成熟稳定的“上层脑”,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内在“指南针”,拥有一种“开放式大脑”,而这种大脑状态,会让孩子感到平静、和谐,并会有安全感地主动接受挑战,更轻松地吸收、接纳新信息,peace&love地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在开放式大脑支配下长大的孩子,可以达到真正的成功:孩子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有发展稳固人际关系的意愿和能力,关心周围的人;有应对痛苦和挫败的复原力;还有做正确的事情的意愿,想过有意义的生活,甘愿为此冒险。同时,他们会发现什么能给予自己快乐和成就感,如何充分利用天赋和才能。
而科学研究也证明,这样的孩子不但容易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还有额外福利:可以避免防御式大脑造成的抑郁、焦虑。如何防止鸡娃伤大脑?关键在于培养这4种能力
开放式大脑,听起来很玄,但如果分解来看,其实就是建立4种能力,形成一棵稳定的“技能树”:
平衡力:情绪、行为稳定;
复原力:热爱挑战,百折不挠;
洞察力:了解自己,应对压力;
共情力:善于沟通,人际良好。
这本书特别清晰的一点在于,每一个能力,作者用了一整章来给出方法论,而且因为有真实案例、亲子互动实操模板,甚至专给家长自己的能力培养方案,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在这里分享一个例子:如何让孩子在上层脑还没发育好的时候,学会调节自己的大脑和情绪?(平衡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