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 ]规则与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天平
[font=宋体 ] 很多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宝宝都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其中之一就是:在幼儿园里不自由。[font=宋体 ]在没有入幼儿园之前,自己在家里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吃零食就吃零食……
[font=宋体 ]可是在幼儿园里,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行事,到点儿必须吃饭、睡觉,即便是再好玩的玩具,也只能在既定的时间段内才能玩……
[font=宋体 ]是的啊,就像自由自在惯了的孙悟空,忽然被套上了紧箍咒,怎么样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吧。
[font=宋体 ]其实,在幼儿的世界里,“规则和自由”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冲突,这两者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天平,缺一不可。
[font=宋体 ]1、“规则过度”的孩子,容易没有个性,人云亦云。
[font=宋体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有太多的规则,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宝宝听话,才不会惹事儿;而且他们也会时时刻刻的企图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事。
[font=宋体 ]太多的规则,其实很容易束缚孩子的手脚,把孩子与生俱来的灵性湮灭。
[font=宋体 ]比如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新玩具,而父母则习惯于必须按照说明书有板有眼的安装、玩耍才好。
[font=宋体 ]比如郊游的时候,孩子想在草坪上自由自在的奔跑,父母就会身不由己的担心会不会摔倒、会不会有小虫子等等,从而拒绝孩子的奔跑的需求,而要求他尽可能的坐在自己身边。
[font=宋体 ]比如父母会把孩子的一日三餐、每天学习生活都安排的精确到几点几分,然后要求孩子按照既定的规划严格执行。
[font=宋体 ]长期生活在条条框框的“规则”中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反正事无巨细都会有父母安排到位,干脆就坐享其成,不必思考,也不必改变什么。
[font=宋体 ]长大后,孩子的依赖性也许更强了,甚至会害怕、拒绝新鲜的、未尝试过的事物。
[font=宋体 ]2、“自由过度”的孩子,容易任性放肆,为所欲为。
[font=宋体 ]孩子本身就会有“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不愿被约束、管教。而父母也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自在的童年,不应该拘束他们。
[font=宋体 ]还有的父母则干脆将溺爱进行到底,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宠着惯着,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font=宋体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爱,如果孩子想要一块糖果,那么家长会给他十块糖果,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要给他比他想要的,多出许多。
[font=宋体 ]这种毫无底线的爱,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恶”,因为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只会更多。
[font=宋体 ]最终孩子就会滋生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不服管教、攻击性强,达不到满足就会走极端等等。
[font=宋体 ]自由过度,实际就是放任纵容,培养不出孩子的个性,却放大了孩子的任性。
[font=宋体 ]3、只有相对的“自由和规则”,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font=宋体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涵盖“自由和规则”的。
[font=宋体 ]“规则”是一切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目标出发,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自由”则是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font=宋体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自由和规则”共存的。
[font=宋体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其实是在一个大的“规则”框架中的。比如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必须要有家国情怀,要遵守法律道德,这就是一种框架;比如孩子有自我喜好,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但规则是坚持,不轻易放弃……
[font=宋体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同样离不开“自由和规则”。
[font=宋体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力范围内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依托,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规则)、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自由),在顺应孩子天性自由的前提下(自由),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接纳和指导(规则)。
[font=宋体 ]父母即便是真心和孩子们做朋友(自由),也始终无法逃避自己是孩子引领者的角色(规则)。
[font=宋体 ]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本身要明白“规则”的含义,即便是在家中,也不可以太过于“自由自在”,而是要不断在言谈举止间加强自身修养,以便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font=宋体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https://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