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现在公认的是从0岁开始的教育,一般三到六岁是学龄前教育,在这之前叫做早期教育,这个阶段,适时的通过游戏、通过生活的良好的安排,对孩子进行交流,促进他们发展的活动称作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利用大脑半球急剧增长、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潜能,使之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诺贝尔生理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过一句话:“婴儿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它让人知道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好。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疑问:“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呢?” 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 人在出生3年内,良好的教育可以刺激脑组织的发育,让各类神经元分化,大脑皮质层次扩展,细胞发育完善,神经纤维生长繁殖,突触连接增多。 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为什么生下来正常的孩子,有的人会发挥好自身的潜质,这与教育差异有一定的关系。有目的地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正常健康的宝宝的智能发育。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去背唐诗或认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动力,满足他们的脑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 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发育商,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开发潜能,是一种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单纯追求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的教育。 而通常意义上的"神童",一部分是早慧儿童,即比常态儿童发育早些,但其后来的智力未必超过常人;另一部分则是很普通的儿童,只不过在识字、背诵等方面经过特殊训练, 或掌握了一技之长如钢琴等而被誉为"神童"的,他们与真正意义上的神童-超常儿童是不一样的。 超常儿童是智能高度发展的儿童,他们的智商都在140以上,只占儿童总数的2%~4%。早期教育努力造就的恰恰是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儿童,而不是小大人似的神童。 简而言之,就是增强宝宝大脑的活跃程度,让脑细胞、脑神经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无限的可能 每一位孩子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越早接受“早期教育”,就越能充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随着大脑的高速发育,智力也在高速增长,人一生的智力、性格、情商是在3岁以前形成80%的!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