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8阅读
  • 0回复

让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0
让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帮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做哪些事呢?
       李开复: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其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最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
       采访感言       李开复老师是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IT精英,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对中西文化的优劣都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他见多识广、学贯中西;他引领潮流,正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着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因为拥有这么多外人无法企及的经历和阅历,所以对于中国家长怎么站在时代的前沿指导、帮助孩子,对于中国学生怎么成才、怎么与国际接轨、怎么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他的观点、见解总是领先一步、高人一筹,让人不能不佩服。
       李开复老师是一个开拓进取的人,也是一个不排斥“中庸”的人。他从不鼓励家长、孩子说过激的话,做过激的事。他鼓励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但是,他并不鼓励学生盲目退学,盲目地与家长、老师、社会对着干。他希望家长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但他并不主张家长由此推脱责任,撒手不管孩子。所以,家长和孩子都认可他,信任他。他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两代人沟通、谅解、融合的桥梁。人们读他的书,听他的演讲,追随他做榜样,会眼前一亮,深受启发,受益无穷。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