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跟我吐槽,
说孩子“干啥啥不行,磨蹭第一名”。
写作业,
光是翻书包、掏出课本,磨蹭模式已启动,
用自动刨笔机,像个木匠做工一样,
嗡嗡吱吱削很久的铅笔;
剥手指,挖挖鼻孔,挠屁股,
顺带抠抠脚,各种鸡零狗碎。
一会儿找水杯,一会儿上厕所,
一会儿看看猫去哪儿了,一会儿看看晚饭在做什么;
写作业,除了脑子不动,哪哪儿都在动。
表面上看,
这些行为是磨蹭、爱玩、好动,
可能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
但往深里研究,
这都是注意力分散的表现。
专注力不够,不能集中精神做一件事;
特别容易被外界影响,注意力就更分散。
谈起孩子的学习,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的话:
专注力比智力更重要。
10 岁前,是孩子专注力培养的黄金时期。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怎么培养,至关重要。
01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磨洋工,
做不到专注?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发现,
控制专注的大脑区域,叫“前额叶皮层”。
这部分区域还负责逻辑思考、短期记忆储存,
以及抑制原始冲动。
和学习开车一样,
专注力其实是一项基于大脑的能力。
需要后天的不断激发、不断训练,
才能让大脑掌握这种本领。
根据大脑发育特点,
神经学家把专注力训练分为:
0-3岁、4-7岁、7-10岁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培养方式。
0-3 岁:不破坏,不打扰
0-3 岁,是专注力的本能培养期。
朋友家经常上演这样的场景:
3 岁的孩子坐在地上,正在玩一桶积木玩具。
他越堆越高,安静又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
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
这时候,坐在一旁的亲友团纷纷发来慰问:
“宝贝,你堆的这是什么呀?”
“宝贝,渴吗?来喝口水吧。”
……
句句都是爱意,殊不知这些关心,
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学科教授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
他们邀请了 40 组 12~16 个月大的宝宝和家长,运用眼动追踪技术,来分析孩子专注力的变化。
他们发现:
婴儿的专注时长,
和陪伴婴儿大人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比如有一组宝宝自己玩得好好的,
家长却总想和宝宝互动,
一会儿拿着玩具在宝宝面前晃,
一会儿又试图指导孩子怎么玩。
可惜孩子并不领情。
孩子的眼神不是飘向天花板,
就是看父母的肩膀,
并没有聚焦在父母的动作上。
而且被打扰后,
他的心思也没办法聚焦回玩具上了。
心理学家说:
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
额外增加的行为会中断专注。
所以在孩子 3 岁前,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保护出来的。
4-7 岁:习惯培养期
脑神经学研究发现,
在 4-7 岁时,大脑会根据孩子的使用频率,
把“无用”的神经细胞修剪掉。
所谓“无用”,不是真的无用,
而是孩子不经常使用的意思。
比如经常不专注,
负责专注的神经长期被闲置,
就会被大脑遗弃。
所以这个阶段,
家长需要纠正影响专注力的坏习惯,
强化好习惯。
对专注力破坏最大的两个罪魁祸首
——手机、睡眠不足。
孩子总玩手机不好大家都知道,
可是原理是什么呢?
原来,科学家研究发现:
做不到专注的人,脑容量会逐渐降低,
无法应付做“正事”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强度。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长期熬夜,
真的会让孩子立竿见影的“变笨”,专注力变差。
不仅是学习能力,也影响性格与处事。
比如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无法克制自己,
经常暴力冲动,
他们无法给各种事情分析打量,排好优先级,
也往往不能克制眼前的诱惑,
做出长远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8-10 岁:自我成长期
7-10 岁的孩子脑神经发育更加完善,
自我意识更强,开始抵触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
大脑追求“独立完成的喜悦”这一神经系统变得异常活跃。
那么怎么锻炼孩子专注力呢?
答案非常简单:
抓住一切机会,尽量让孩子多做选择,自己选择!
怎么做选择呢?
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的著作《全脑教养法》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家三口正在餐馆吃饭,
主食是玉米饼,但儿子并不想吃。
妈妈没有直接说:“不许闹,给我吃光!”
而是问孩子:“不如你自己想想吃多少才算公平,然后再去跟爸爸谈谈。”
于是男孩开始了认真思考。
他转头对爸爸说:
“爸爸,我不想吃玉米饼,我觉得我最多吃 3 口。”
爸爸又问道:
“ 3 口我觉得不合适,你能不能想一个让爸爸妈妈都认可的答案?”
儿子想了想说:“十口。”
爸爸接受了这个还价。
十口其实已经超过了父母的预期。
最后,儿子很高兴地吃掉了十口玉米饼,
全家都过得非常开心。
这个故事里的妈妈和爸爸,
都用了同一个方法:
用“建议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冲动,自己做出选择。
心理学家证实,
儿童只有在拥有充分空间,来自己做决定时,
他的大脑前额叶皮质才能激活。
每一次选择,就是一次激活、一次锻炼。
孩子的自控力,就是这样一步步练就的。
02
那什么都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吗?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是撒手不管,
而是一种刻意的训练,需要父母先界定规则。
尽量把无伤大雅的小事“放权”,让孩子做主;
一些有待商榷的,由家长和孩子协商会更好。
比如,希望孩子能在寒假有规划,有所收获。
别直接命令说:“你要多看点书,不要总抱着手机玩。”
可以拉过来孩子说:“我们一起制定一下寒假规划吧!
你来说说看,你有什么目标,想做什么?”
把问题抛给孩子,可以简单提示,
“这样做和那样做,你选哪个?”
让孩子从多个方案里选一个。
长期做这样的对话,孩子大脑会更好发育,
专注力得到培养。
如果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怎么办?
推荐一句金句:“我们想法不一样,你说那该怎么办?能不能找一个我们都满意的办法?”
处理分歧——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功课。
家长和孩子出现矛盾时,
全家是经历了一次次“战争”,
还是赢得了一次次“大脑练习”,
全在于家长的习惯。
03
还有什么训练专注力的好方法呢?
● 保证睡眠时间,不熬夜
有家长说:孩子作业多,写不完啊。
但很多情况下,写不完是因为专注力不够,
越磨蹭,越写不完,睡得就越晚,
白天注意力不够、知识点掌握得不好,
晚上更写不完,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 练字
对孩子来说,练字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中一个好处就是,磨炼专注力。
● 创造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国外有一期综艺节目的主题就是:
如何让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变得集中。
其中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
从来没有学习欲望,即使学习也撑不过 5 分钟。
看着他乱糟糟的桌面,
教育专家第一件事就是改造环境。
不必要的文具,拿走;
常玩的游戏机,放到看不见的地方。
最后,桌上只剩本和笔,他处在一种只能学习的状态。
身边少了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以往只能专注 5 分钟的男孩,
竟然集中精神学习了一个小时。
所以,建议:
上小学一年级后,桌上要什么东西都没有,
只留下作业、笔、基础文具。
培养孩子专注力并不难,
只要我们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可以。
好习惯有厚积薄发的力量,
其实不管是上学,还是以后的人生,
专注力强的人,未来也会更自由。
10 岁前培养好了,
家长事半功倍,孩子也能受益一生。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