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4阅读
  • 0回复

“别人家的孩子”真的那么好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万林
 

有些时候父母就好像达成了默契,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开头展开总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似乎不这样说话,就没有办法和孩子交流了。这种中国式的比较教育真的给孩子带来了好成绩吗?


1、有人说人分两种,一种是好强的、一种是要强的。对于要强的人就要采取自我激励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自我比较,努力让自己进步。好强就是比较控,总喜欢事事和人比较。
这两种心态如果能够自我调控的话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当极端被强调的时候,扭曲的心理就会做出很多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不仅攀比好强会让孩子的教育变得缺失,过度溺爱也会造成教育的悲剧。溺爱就是盲目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不去考虑孩子能不能承受。这种零交流的教育方式,获得的也只有零回报的教育结果。
2、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意识到了攀比和溺爱的危害,想要和孩子建立起其他的沟通渠道。渐渐地他们发现陪孩子做作业是不错的选择,既陪伴孩子度过时间又能够有共同的语言。于是很多父母就投身到辅导孩子作业的关系中,但却发现这样的辅导成为与孩子关系恶化的开端。
其实,错误所在就是父母不会使用挫折教育。在父母的眼里挫折教育就是“我说一遍你就要会”、“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其实这种教育的精髓是在于鼓励。你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才能够意识到面临挫折应该勇敢。如果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只是一味给孩子强调不应该失败的理由,只会让孩子变得畏手畏脚。父母给予孩子的挫折越多,就好像大力扔到墙上的皮球,最终还是会弹到自己身上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初应该是“探索发现”,而不是“醍醐灌顶”,不然只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甚至是引发家庭的全面战争。

[font=宋体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font=宋体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