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3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后不幸福?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足这5样东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万林
 

幸福是什么?说起幸福,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国著名诗人海子的一首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写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海子所描绘的幸福,也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幸福,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时间自由、财务自由。
这样才是幸福的人生!
所以,很多父母都在努力将孩子培养好,让他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有能力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包括我们自己,在父母期待中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一点都不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长大后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想让孩子长大以后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小时候父母就要给足这5样东西,你都做到了吗?
01
第一样东西:安全感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他人。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开心、自由的健康成长。孩子安全感缺失,一生也很难弥补回来。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三个要素:时间、人物、关系第一要素:时间。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曾提出,0-3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必须要达到和谐的第一个时期;因为往后整个生命的发展,都是由第一个发展阶段的质量而定。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孩子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第二要素:人物。孩子出生后,第一照料人是妈妈,母亲自然也就成为了孩子最重要的依恋对象。抚养刚出生的孩子本身就是妈妈的神圣职责,谁都替代不了。婴幼儿时期母亲被替代了,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缺乏安全感。第三要素: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实验:研究人员将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亲分离,然后同两个人造“母亲”关在一起。一个是铁丝妈妈,胸前挂着奶瓶;另一个是布料妈妈,没有奶,但却有柔软的绒布。实验结果发现,只有当小猴子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吸吮乳汁,其他时候都会跑去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随后多年的科学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幼儿存在依恋关系。不仅仅是哺乳这么简单,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环节,比如身体接触、抚摸、及时回应孩子的互动等等。不论因为什么因素,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第一照料人最好是妈妈。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和母亲彼此需要、相互依赖地一起生活;让双方都顺利渡过这个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共生期”02第二样东西:用心陪伴在孩子的眼里,家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的用心陪伴,莫过于全家人快乐地在一起。你也许会说,我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是工作这么忙,事情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就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最初的那几年。等他慢慢长大了,就开始独立了。如果没有在他小的时候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他的独立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到那个时候,你会懊悔,原来陪伴孩子、给孩子幸福感是一件多么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陪伴,并不是要求我们时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能给他一个回应。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这样的陪伴没有引导,没有教育,更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的陪伴,是父母要多跟孩子互动,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用心为孩子准备适宜的成长环境,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去启蒙和引导。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和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自己。03第三样东西:被鼓励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认可和鼓励,并通过父母的积极回应来认识自己。那么,应该怎么鼓励孩子?到底给孩子什么样的积极回应才是有效的呢?以下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1. 肯定孩子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天赋很多人夸奖和鼓励孩子,会说孩子漂亮、聪明等。这些表述都是在强调孩子天生的某种气质,是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长此以往的鼓励孩子,那孩子就可能会认为:“我天生就聪明,所以我可以不用功。”所以,在夸奖或鼓励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多肯定孩子的内在品质;比如勤奋、努力的过程,多描述一些细节,这样孩子才会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我们可以说:

“宝贝,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都是你每天努力练习的结果,妈妈为你骄傲!”
2. 遵循客观事实,不能浮夸孩子需要被鼓励,但也要遵循客观事实,不恰当的夸奖,会适得其反。周末,见到几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把商场里的长扶梯当成滑梯,各种滑着玩;底下的家长不仅不阻止他们,还一边录像一边夸奖自家的孩子“厉害”。父母的这种夸奖,显然忽视了规则教育,是变相鼓励孩子做错事。孩子被这种夸奖鼓励多了,只会更不守规则,做出更多的危险事情。如何正确夸奖孩子呢?1. 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2. 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3.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们终其一生或多或少地在寻求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如果他们得到赞扬、尊重和认可,他们会非常乐意用行动向父母表现,自己有多出色。04第四样东西:被允许犯错成长路上犯错不可怕,但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那才是最可怕的。孩子犯错后,往往由于恐惧心理而不敢说实话。如果父母再严厉斥责,更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无法知晓孩子为何要这么做。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沉住气,先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问问他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你打算怎么做?需要我的帮助吗?”
从孩子的陈述当中,家长也能透过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这样做的动机也就一目了然。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是要让他大胆的去探索。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尝试了解世界的规则;犯错了并不可怕,教孩子正确面对并处理错误,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有吸收性的心灵》书中提到:错误控制是一种方向指针,它能够告诉我们所走的方向是正确的,还是偏离目标。孩子在犯错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05第五样东西:生活充满仪式感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某种程度上,孩子的幸福感,也绝大部分来自家庭的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有仪式感的生活,能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幸福感。什么是生活里的仪式感呢?我想最简单的解释是,一切能让你感觉到幸福的小习惯、小爱好都可以是仪式感。比如每次出门或回家跟孩子的一次拥抱,每年拍一次全家福,节假日或纪念日收到家人准备的惊喜礼物……这种“仪式感”将家中所有的成员紧紧地连在一起,彼此接纳、彼此认可,并从中获得力量。生活在仪式感较足的家庭里,孩子也会深受影响。看到父母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孩子会学着更加认真的对待生活。孩子小时候接受到的仪式感,是照亮他未来幸福的一束光。父母带给孩子仪式感的生活,是孩子未来创造幸福的能力。蒙台梭利博士曾说,“成人的幸福与儿童时期过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幸运的孩子,一生都能从童年汲取到爱与力量。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