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4阅读
  • 0回复

拥有“不扫兴的父母”的孩子会怎么样?他将摆脱这三种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张苑
 

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视频,主题是:不扫兴是最好的鼓励。一个父亲得知女儿出去旅游,立马打了电话过去关心女儿:你出去旅游,我一万个支持。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长见识是好事情。他叮嘱女儿:宾馆要住得好一点、饭要吃得好一点、随身携带的创口贴、水杯、小零食一定要备齐了。听说女儿是和朋友一起去的,父亲当时就转了钱过去让女儿请朋友吃饭。讲完电话,看到旁边一脸羡慕的儿子,他说:羡慕吧,等你放假,我们也带你出去玩。随后,画面切入到女儿第一次发工资的那一天,父亲手里提着大蛋糕,说:庆祝你第一次赚钱。在这条视频底下的几千条评论里,有大概三分之二的网友都在羡慕:
如果我有那么好的爸爸,那么好的家庭,我绝对不会13岁就辍学;
呵,我爸,我第一次赚钱,他只会说我一天上四个小时,累个屁累 ;
不知道有没有人懂,虽然bgm那么轻快,内容那么好笑,但我每次看到都很想哭,自己没拥有过只能羡慕。
是啊,孩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什么事都被父母支持着。就像一位网友所说:不扫兴的父母,真的能让孩子精神富足。相对于那些动不动就指责、埋怨的父母,带给孩子憋屈、自卑怯懦的性格。拥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幸运。因为,它可能会让孩子摆脱这三种命运。[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01不扫兴的父母,让孩子摆脱自卑看到有人晒出这样一条朋友圈:努力了几个月,奖学金终于下来了,我很高兴给爸妈分享一下我的喜悦,结果他们直接把我所有心情全毁了,真的很难过,气的心梗睡不着。爸爸说:怎么不是一等奖;妈妈说:争取二等一等。这样的父母真的太扫兴了。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否定孩子的努力,但却忽略了孩子背后的那一份努力。想起了很久之前看到的一些评论:
我的父母,总是能在我跟她分享我快乐的时候,出言打击;
和他们分享美食,他们会说“垃圾食品”;
分享游戏,他们批评“玩物丧志”;
……
有些父母总认为“打击、嘲讽”就是为了他们好,不会令孩子骄傲。殊不知,在父母扫兴的那一刻,你就在伤害他了。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煤气灯效应”,指的是: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下,认知被不断摧毁。扫兴的父母就像在为孩子“投毒”,在孩子分享喜怒哀乐时,用打击、否定和嘲讽,带给孩子两种“毒”:一种是:浇灭孩子内心所有的热情,让孩子失去分享的欲望,最终变成自己个无欲无求的人。另一种是:孩子会在打击和否定中不断强化负面的认知,然后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真的很差劲吗?最终会在父母的不断碰壁中,丧失自我的价值,变得敏感而自卑。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话:
[backcolor=url(&quot]“人性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受到赞赏。”
你知道,孩子对于被夸奖和认可的渴望可以有多强烈吗?有时候,只要父母的一次“捧场”、就能带给孩子无限的光芒与自信。因为,“不扫兴”的背后是对孩子的肯定,任何时候都懂得给孩子“捧场”,会将鼓励与赞许都放在明面上说给孩子听。网上有一段博主的自述:经常听到别人的父母拿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我爸倒好,全是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不好,你看你多好……”父母对我的肯定和夸奖让我无比自豪。这种自信伴随着我创业中的苦苦支撑,因为我总坚信,我的努力就会有结果!这就是会“捧场”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接纳。他们懂得鼓励、欣赏,能够给予孩子更多力量去支撑他前进。如果你想让孩子摆脱自卑,那么就这样做:用“欣赏”代替“批判”;用“聆听”代替“说教”。一直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爱着,让他们的骨子里拥有浓浓的自信。[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02不扫兴的父母,让孩子摆脱情绪压力因为模仿那英而出圈的网红“这英”,在镜头面前自信张扬,却不知她背地里却是一个讨好型人格。她自曝:从小都是被扫兴着长大的。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家不敢说,因为父母会问她“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无论她做什么事,最后都会被说一顿,以至于:吃个苹果都要躲进被窝吃。在学校,我就是个让老师出气,同学嘲笑的窝囊废。她说:扫兴的爸妈让我成为一个被PUA惯了的人,每个月工资都要乖乖上交。难以想象,在镜头里“侃侃而谈”的这英,曾经也是个心思敏感的人。这一切的因果都是因为父母的“低质量回应”。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曾提出的“双重束缚”理论,指的是:不管孩子怎么做,在父母眼里都是错的。孩子因为画了一幅画给妈妈,被批评“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作业写得快,说问他“有没有认真写”;作业写得慢,又骂孩子“整天就知道磨蹭”。这些行为看似普通,它却是语言上的“PUA”,会慢慢摧毁孩子。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人们在听到“你好笨”、“你真差劲”等指责型词句时,大脑会释放大量压力激素——皮质醇。孩子大脑发育尚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无法快速降低压力激素的分泌。当压力激素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状态,孩子又不知如何舒缓压力,便会陷入持续紧张、焦虑的处境中,长此以往便会情绪失控、精神失常等。扫兴的父母,就像是给孩子的一场“情绪暴力”,变现地教会孩子压抑自己。因为这类型的父母,他们完全不会承接孩子的好心情,永远不懂照顾孩子的心情。就像一位网友所说: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结果是什么?孩子的情绪没有长时间说出来,他们的难受、压抑、愤怒,这些负面情绪一直积压在潜意识里,最终导致性格压抑,甚至是抑郁和焦虑。一个有力量的父母一定是:允许孩子自己,认同孩子的喜怒哀乐,享受着孩子的快乐。前段时间,一个女孩火了起来,因为她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出去买奶茶,不会被指责乱花钱;化奇奇怪怪的妆,也不会被教育;带爸妈去吃好吃的,他们都会打心底里开心。尽管她已经22岁,还没找到工作,和父母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可女孩脸上却没有一丝的窘迫和自卑,反而阳光自信、落落大方。孩子不论开心或难过,父母都去接纳他。这样,被释放情绪的孩子,更容易让孩子拥有幸福感。03不扫兴的父母,让孩子摆脱精神内耗知乎上看到一个女孩的经历,让人心疼。她从小喜欢画画,平时只要没事就会画,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夸她画得好。可是,妈妈的话总是让她很扫兴:“别搞这些没用的。”她想让妈妈给她买画本,也遭到拒绝:三分钟热度,有什么好买的。后来她又想跳舞,妈妈又扼杀了她的想法:“跳舞有什么用,好好学习吧。”妈妈一次次的扫兴,浇灭了她的热情,对学习也变得懈怠起来。她开始上学迟到,不写作业,厌学。压抑、自卑让她患上了抑郁症,也不敢告诉父母,只是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为什么不知道想要怎样的生活呢?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北大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指出:
有精神内耗的孩子,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扫兴的父母,总会在孩子兴致勃勃,泼一盆冷水,让孩子失去尊严与价值。这时候:孩子不会同样去伤害父母,他伤害的是自己。他伤害自己的方式就是:失去对生活的向往,变得自怨自艾,反复地进行自我攻击,一直让自己走在阴暗潮湿的道路上。父母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对孩子的攻击和指责上,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帮孩子找回他应该有的热情。在《天下布舞》中有一个叫周子圣的男孩让人印象深刻。从小到大他的兴趣选择,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7岁时开始学画画,后来发现不喜欢这个,开始喜欢街舞,便跟妈妈申请退掉画画课,学习了街舞。尽管一开始他学得并不好,却因为热爱不断地坚持,冲破一次次的挫败,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奖牌。             在学习上也更加专注和自律了,经过努力,成绩一路飙升,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妈妈在采访中说:“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支持他,让小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学习”。   “不扫兴”的父母,是对孩子成长最强的托举力。因为,他不会做负能量的父母,而是做赋能的父母。哪怕有时孩子想做的事在旁人看来不是那么的“正确”,他也会永远和孩子站在同一侧,给孩子富足的精神能量。每个父母都该帮孩子找到热爱,保持他内心的富足感,给他提供内心的能量。给足孩子精神上力量感,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04《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的珍视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是啊!孩子未来的聪颖还是愚钝,决定权都在父母身上。如果父母总是语言犀利,行为冷漠,最终只会养出自卑、懦弱、压抑的孩子。倘若你会爱他本来的样子,发掘、肯定他身上的闪光点,将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画家黄永玉先生说:
请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请站在太阳下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这句话送给父母更合适。你要让你的孩子在太阳底下起舞,就给他真诚的喜欢,明确地爱,相信他是最好的。愿我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能一边治愈自己,一边温暖孩子。
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