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6阅读
  • 0回复

正视感统训练,这并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需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高参
 

  “我家宝宝平衡力比较弱,每次过独木桥走两步就掉下来。”
  “孩子学数字,经常分不清6和9!”
  ……
  孩子的平衡力、认知力等,其实都和感觉统合能力息息相关。对不少家长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但感统失调却是相当普遍的情况,甚至于央视新闻也曾报道过感统失调的相关内容,呼吁广大家长警惕感觉失调。但是由于对感统了解不足,感觉统合问题容易被家长误解成单纯的行为或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感统能力,渗透在孩子日常的每一方面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1]。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时做出的反应其实是受到感觉统合的影响。
  无论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会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当孩子感统能力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控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弱、协调能力失衡等。在入学前,只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当入园、入学后,专注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问题都将凸显、放大。
  以前庭觉为例,前庭觉对运动发展、平衡感和肢体动作有重要作用。前庭觉失调的表现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了,但是走起来踉踉跄跄、经常会摔倒跌跤,很可能影像孩子的运动积极性。
  但必须明确一点,感统失调不是病,而是一个症状!网络上有流传关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和特征,孩子中了一个或者好几个也不代表就是感统失调。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必须到医院检查,以及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亦需要遵循医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感统游戏,在欢乐中玩出超强感统力
  感统训练并不是等到发现孩子出问题才开始,及早对孩子进行一定量的感统训练百利而无一害;感统训练亦不是必须到早教机构才能开展,爸妈宅家和孩子玩感统游戏同样能训练感统能力。在家开展感统训练,爸妈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实际能力适当选择感统游戏。
  ·6个月-1岁
  这时是孩子感统能力的萌芽阶段,重点关注的是触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初步发展。例如浴巾摇、飞机抱等游戏都适合小宝宝玩,尤其是当孩子学会爬行后,多爬行能训练孩子四肢协调能力和平衡力。
  ·1-3岁
  该阶段是孩子感统运动发展的初步阶段,各种感觉能力都逐步发展,重点关注视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发展,尤其是两种感觉联合使用的能力。这时候,可以多和孩子玩单脚跳、走平衡木、抛接球、扔纸团、抓泡泡等游戏。
  ·3-6岁
  这时是感统运动能力的高速发展期,应该多玩与周围环境相关联游戏,运用活动和刺激促进感统运动能力的发展。例如跳圈圈、倒着走、跨越障碍、蒙眼猜物、拼拼图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给孩子开展感统训练,需要根据年龄、孩子的感统能力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方法。从摇摇晃晃过平衡木到四平八稳、轻松自如,从大块拼图无法拼合到独自挑战小型积木……孩子每一次细微的改变,都将积累成日后的蜕变。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