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2阅读
  • 0回复

反复提醒孩子是一种恶意关心,是破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你有没有真的理解,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如果你认真地跟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并且有带脑子地去观察,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孩子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注意,我没有说全部,我很严谨的,我用的是“很大程度”没有说100%。人的性格顶多三分是靠上天捏的,剩下的七分大概率是靠环境塑造的。没错,这环境可不就是你,就是家庭氛围。当父母之后就要格外注意,小心自己那些乌七八糟的情绪,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受来的气,一旦克制不住,隔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还给你,这叫做现世报。这时候说这孩子太难带,太难教是不是有推卸责任之意。别装蒜了,肯定是跟你有关的。什么叫做让孩子成长环境好一些?这个环境指的是精神层面。倘若一个孩子总是处于一个像高压锅随时准备炸掉的环境里,那你指望他长大不精神内耗,无疑是指望一只羊独立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也许不会去伤害别人,但他容易伤害自己。人错一次是正常,不要一错再错。如果你自己经历过一遍这样的人生,就更应该知道,从现在开始,减少精神内耗,杜绝给孩子释放焦虑。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入手,先学会闭嘴。
注意,不是不让你发疯而是不让你在孩子身上发疯。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缓解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你不是非得用这一种。很多人总是对孩子控制不住情绪,其实根本不是忍不住,而是有恃无恐。让你对老板同事发脾气试试,别说忍住了,咽下去都行。但是让你对孩子忍住就是做不到,没有什么特别的。你不过就是拿捏他,赌他不会离开你,会死心塌地地一遍遍原谅你。对孩子发脾气代价太低,甚至没有代价,对别人发脾气,可能就下岗失业,外加克扣奖金,不划算,一旦不划算,你自动嘴巴就闭上了。所以哪里是忍不忍得住的问题,而是代价高低的问题。你老是发脾气之后,下次孩子对你也发一次脾气,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初的面目是如此人憎鬼厌。所以不要被偏爱就有持无恐,孩子捏久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柿子捏久了就烂了。
学会闭嘴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不让你老说废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说。大部分人都是连废话跟正常说话都分不清楚的。总是要紧紧盯着孩子,一定要他按照自己的速度,一定要他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你说选C就选C,你说这个时候要吃饭就吃饭,你说走这条路,就走这条路,你说这样就这样,你说那样就那样。如果一次不愿意,不服从,没完成,就反复提醒,反复地强调。这是不是关心,当然是。不过是你认为的关心,可是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断、自我试错、自我体验的自由与自主性。久而久之,他就会缩回脚,反正你都说了这个不好,那就不做了;反正你都不同意,那就算了;反正你认为的葫芦是这样,那我就依样画葫芦好了。他失去的只是这一次么?他失去的是每一次的选择,思维从此就僵化了。他不会去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我要选什么?他只会别人选什么,我选什么?别人走这条路,我也走这条路。别人都说这个不好,我也觉得不好。他失去的是这些,不可怕吗?这跟机器人有什么分别。而你这个总是提醒,恨不得越俎代庖,恨不得人生重来一遍,恨不得替孩子活的人,永远都活到过去,活在试图让孩子填补你未竞、未成之路的幻想,没有一次活在真实中,没有一次活在当下。就挺可悲的。
人只有闭嘴真正体会各种憋闷痛苦,看到情绪,观察到情绪,感受到情绪,从而不让孩子吸收自己的负能量,也不让焦虑代际传递。你清楚地看见一切,就会发现生命最初的样子是什么样,你嘴巴闭上了,心也不抓取了,彼此之间真正的陪伴才是永恒的。不管是作业完成不了也好,是玩具拼错了大哭也好,或者是上课迟到被老师罚站也好,这都是他的经历,你只要看着就好。事后问问他,是不是想要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会更好一些?你能做的就是提供资源,提供一个解题的思路仅供参考,剩下的由他决策。当然你不要说那种要不要让孩子读书的系统性问题,孩子读不读书,跟孩子能不能,会不会读书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他不要什么,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应该庆幸,他是如此了解自我。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他代价得失。毕竟决策体系是个人的,不是吗?孩子是孩子,你是你。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