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阅读
  • 0回复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博弈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静静
 

很多家长可能已经注意到,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一种“特性”:在玩游戏,尤其是玩电玩的时候注意力格外集中。对于这种状况,大多数家长的做法就是绝对禁止,但是这种做法很可能会遭到孩子强烈的反抗。那么,对于孩子玩电玩这件事,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呢?怎么做才对孩子更有益呢?
当孩子说出“玩电玩,我最专心;打怪,我最用心”的话时,你的反应大概是这样的:双手叉腰,怒视着他,质问“说什么呢?再说一遍试试看”。
然而,家长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孩子玩电玩这件事同样存在正面的意义。试想一下:孩子们为什么会对电玩那么痴迷呢?这是因为电玩游戏刺激、有趣、有吸引力,可以立即反馈,还可以进行竞赛、冲关升级等。如果将这些元素引入平时孩子的学习和专注力训练中,这个过程就将变得更有趣,孩子会更乐意学习并接受训练,他的专注力也会提升得很快。
如果孩子平时专注力不够,则对这种以声光刺激为主的电玩还是少碰为妙,玩的时候要适可而止。毕竟这些强调打打杀杀、以声光刺激为主的游戏所带来的专注力是一种外控的专注力,多数不需要经过具有专注、思考、判断能力的大脑前额叶。要想维持这种专注力,就必须维持及延续这种声光刺激,否则孩子就会失去专注力。
这就是说,孩子电玩游戏玩得越多、时间越久,越会对他产生过度的刺激,那么孩子对于刺激较轻的阅读、思考等正常的学习活动就越容易失去兴趣和动力。这样一来,孩子的专注力必然会更加涣散。
这种专注力当然不是孩子需要的,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置于自己的主控之下的专注力,也就是内控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在阅读《魔法拼音国》的时候,他会翻开这本书,大声朗读,细细品味,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有趣的声母国和韵母城,里面有不同的字母人,它们之间出现了各种有趣的对话。在这些有趣的字母人的故事中,孩子就记住了这些字母。整个阅读过程都是孩子的主动行为,由此产生的专注力是源于他自身内控的。
孩子对于电玩爱不释手,但是玩电玩中产生的专注力是外控的专注力,并不是孩子需要的内控专注力。那么,这二者之间该如何平衡呢?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对电玩坚决说“不”。现在的“3C产品”,即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介之一,完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对其视而不见,孩子更无法做到。科技始于人性,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些“3C产品”,这些科技就同样能够为我们所用。
拿App(应用程序)来说,如果我们仔细寻找,就总能找到用来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教材或者游戏。前额叶游戏就是这样一些游戏,它不同于以声光刺激为吸引力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