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阅读
  • 0回复

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养好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前几日,我和一位母亲聊起了家常。


她满面愁容,诉说着育儿路上的艰辛。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管教成了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她自称是开明的家长,从未对孩子动过粗,即便心中有气,也总是强忍着,希望通过和颜悦色的交流,让孩子明白事理。


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她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试图以理服人,希望孩子能懂事、上进。


小时候,孩子还算听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固执,对母亲的劝导充耳不闻。


每天放学回家,书包、衣物随意丢弃,母亲一遍遍地提醒,孩子却置若罔闻,她只能无奈地跟在后面收拾。


至于学习,更是让她头疼不已。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告诉孩子时间的重要性,但孩子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一脸不耐烦。


这样的困惑,相信许多家长都有共鸣:为什么道理讲了一箩筐,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


01



其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人的品质与习惯。


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终将成为一纸空文。


提及习惯,不禁让我想起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他的母亲每晚都会让他在睡前复述一天的经历与收获。


起初,他只是简单叙述,但渐渐地,他开始反思,甚至为了能在母亲面前展示更多的成长,他会刻意观察、学习新知识。


这个习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史蒂芬•柯维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强调:“我们的行为受习惯支配,而习惯则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某种行为所形成的。”


习惯,这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02



好的习惯,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受益终身;


而坏习惯,则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在困境中挣扎。


给予孩子何种习惯,便是为他铺设了怎样的未来之路。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指出:“千言万语的教诲,都不及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


真正能够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不是挂在嘴边的空洞道理,正是那些融入日常的点滴习惯。

03



以下这十个习惯,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1.持续学习的习惯:鼓励孩子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广泛涉猎,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阅读、观察还是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式。


2.目标管理的习惯:教会孩子设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追求梦想。


3.整洁有序的习惯:从整理自己的物品开始,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秩序感。一个整洁的环境有助于孩子保持清晰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4.立即行动的习惯:教育孩子做事不拖延,一旦决定要做,就立即行动。这种习惯能让孩子更加高效,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和焦虑。


5.独立自主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学习上的困难,都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


6.自我约束的习惯: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学会自律。这是孩子未来成功的重要基石,也是他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


7.尊重时间的习惯: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无论是学习、玩耍还是休息,都要有计划地进行,避免浪费时间。


8.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和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9.勇于担当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勇于承担后果,并从中吸取教训。


10.换位思考的习惯:教会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种习惯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同理心。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塑造着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给予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予他们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父母要以身作则,耐心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领悟,在坚持中成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终将在习惯的滋养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