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时候,你要觉得孩子比你更有智慧,然后再来学习真正的沟通。
问: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难以沟通,请问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答: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孩子为什么很小的时候,甚至小学四五年级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是因为他们很有爱心,不愿意刺激你们。
我们家长带着恐惧的心想要和孩子沟通,孩子说的任何一句话,本来很放松,充满天真烂漫,家长都听得心跳加速,神经紧张。他对父母说“小朋友在玩一款新游戏了”,你神经也会紧张,“谁告诉你的?是你同桌?还是哪个同学?我告诉老师给你换同桌,或者你要离他远一点,要不你过几天也开始玩游戏了。”或者他说我们班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一起回家了,家长立即反应“这是什么环境?早恋吗?你有没有?” ――孩子和你沟通很不愉快,不符合沟通的生命法则。
可是小孩都很有爱心,都是天使,很善良,他发现他只要一讲真心话,你的心脏就不好受,他于心不忍,所以闭嘴,或者讲一点你们听上去心脏好受一点的话。比如爸爸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他回答“挺好的”,“成绩呢?”“挺好的”,“老师批评你吗?”“没有。爸爸你要没事,我要做作业了”。
生命是需要沟通的,沟通的目的除了传递一些必要的信息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情和情的相通。《易经》有一句话叫“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情和情的相通、交融,来让彼此更亲密,让爱可以在沟通中着床,彼此得到滋养。然后在这个前提下互换信息,让这些信息使得我们的相知、相爱变得更宽广,更深厚,在这个基础上彼此得到启发。
而我们家长说“我要跟孩子沟通”,其实不是,你只是美其名曰沟通,实际是单向的,因为我们有焦虑、不安的基调,有找问题,找麻烦的习性,有否定的眼睛,像间谍一样把他的情报诱供出来,就准备教训他,修理他。小孩都渴望沟通,但是你不去和他沟通,更不要说情和情的相融,更不要说在沟通中让爱着床,让爱茁壮,更不要说在沟通中互相学习。这样沟通的动机和品质,违反生命利益的大法则,更多的时候,孩子说了很多话,只是用来折磨自己,折磨父母,他愿意跟你沟通才怪。所以孩子也是为了不破坏亲子关系,为了不折磨父母,也为了自己不受折磨,所以选择不沟通。
当你的孩子不和你沟通的时候,你要觉得这孩子还是有点智慧的,他保护你们的亲子关系,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比你有智慧。真正倾听,敞开心来倾听,带着一种惊喜来倾听,带着没有判断来倾听,不是他的某一句话都挑你一根神经,他怎么讲你都很愉悦的听,很信任的听,真正的听他真实的心声,真正的听他真正的渴望,听他的心声。所以《庄子》才有一句话“勿听之于耳,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听之于气”,就是听他那个性灵,那个小种子在抽芽,似有若无嗒嗒的声音。带着敞开的心,学习的心来听,让他每个和你的分享有价值,成意义。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一开口,父母就高兴的不得了,你看他居然会用这个词了,他居然这么说话了,甚至说得不那么精准,父母都觉得很幸福,觉得童言无忌真的很可爱。他的分享让爸爸妈妈开心满足,符合生命利的模型,他就愿意分享,愿意表现,因为他觉得他的表现让父母开心,感觉到他长大了,感觉到他的可爱,你都有一种惊喜的感觉。一旦父母要开始进入教育的角色的时候,他的每一句话动辄得咎,还要批评他,修正他,这样的沟通太辛苦了。他就把你从他的世界中赶出去了,他的世界就和你无关了。而你又是他的爸爸妈妈,意味着孩子在这个世界是孤单的。
当你的听充满信赖,充满了解,充满爱,没有判断的时候,孩子就会自我修正。孩子在说的过程中也就在长智慧了,敞开的倾听就是不言之教,让你孩子的心深邃、稳定,他也就懂得倾听。你不要做他的世界中的滥捕滥杀者,要做他世界中尊贵的客人,用爱,用信任和他同感,和他同在。这份爱和信任就让他可以更好地在他的世界中绽放他的梦,因为他那个基底的生命动能,基底的梦和趋力被强烈的共振,就变得有力量,就更懂得如何来实现他的价值。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