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普遍现象,那就是95%以上的人仅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脑,即左脑。这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体的自然生理属性,由于人主要通过右手使用各种工具,左脑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加上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所以造成人体的大脑左脑满负荷运作;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加重了左脑负担,缺少非语言思维能力的教育,许多学校不重视美育,与其说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如说培养了记忆力。
那么,随着教育纵向层次的提升,“右脑力”的培养必然呈现递减趋势。当受教育者获取高学位后,就把右脑力几乎全部给“教育掉了”,所以传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应变能力、创造力的左脑型人群。这些人的突出特点是理智而非想象,富于常识而拙于幻想,擅长素描而色彩贫乏。当然,在社会缺少变化的时代,左脑型的人也许还可以大显身手,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更加普及,不会使用右脑的人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当今的中国人左脑超负荷运转,右脑闲置浪费,思维趋同,干事要么“一窝蜂”,要么“一刀切”,这种左脑思维模式大到对国家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小到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模式,乃至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重复趋同、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所以,右脑开发很必要。
引领右脑潜能开发网www.yinlingjiaoyu.com 中国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我们人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像是影胶片似地记入右脑的,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所以左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豁然开朗,其实这都是右脑潜能发挥作用的结果。
被人们称为天才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可见,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需要右脑通过非语言化的“信息录音带”(记忆存贮)描绘出具体的形象。
现代社会强烈要求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力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把头脑中那些被认为毫无关系的情报信息联结、联系起来的能力。这种并不关联的信息之间距离越大,把它们联系起来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创造出信息的,所以,创造能力也就是对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因此,假如右脑本身尚无大量的信息存贮,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常常强调“直觉”、“一闪念”的重要性,这种“直觉”、“一闪念”的产生,首先要求右脑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作用,并且要有左脑很好地配合。简而言之,我们欲求不断有崭新的设想产生,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认识,就必须充分使用右脑开发。
右脑和左脑的区别及功能
著名作家福楼拜精辟地指出:“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会合。”
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而右脑有与之对应的接受音乐的音乐中枢,这一点,从左、右脑的外形差别便一目了然。其次,语言中枢的左脑与人的意识相连,如果打击左脑,人的意识会立即变得模糊。
右脑支配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而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右视野同左脑,左视野同右脑相连,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所以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思维与想象之中的个人差异
“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一种智力在不同人的身上都会表现出一些相类似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归类,就出现了各种智力不同类型。人们在知觉、表象、注意、记忆、言语、思维和想象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并且,它们和人的左右脑的分工也有密切关系。
知觉方面的差异 人们在知觉方面表现出个别类型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
首先根据知觉观察时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主动观察型在观察时不易受环境干扰,能按照自己的目的任务,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而被动观察型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根据知觉时主客观所占比例的大小,分为知觉客观型和知觉主观型。客观型的人感知事物精密而准确,而主观型的人对事物的感知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加入自己的臆测和虚构,这就改变或歪曲了所知觉的客体形象。
再次,根据观察知觉的速度和效率,可分为快速型和精细型。快速型感知迅速,但往往粗枝大叶,观察感知不深入、不持久;精细型的人观察深入细致,但速度慢。全脑开发机构
第四,根据感知和观察的方法来分,有知觉描写型和解释型两种。知觉描写型的人知觉事物的兴趣在于事物本身,就事论事,缺乏分析,所以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知觉解释型的人不以观察事物的现象为满足,而是要大胆地探索和解释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最后,根据知觉时分析和综合所占比重,可分为知觉分析型、知觉综合型、知觉分析—综合型。分析型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观察清晰,善于分析感知对象的构成部分,但对整体的把握不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综合型对现象的观察富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是细节不够,分析方面较弱,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分析—综合型兼有上面两种类型的特点,观察时既能注意事物的整体,也能把握事物的细节。
注意力方面的差异 就注意品质而言,人们的注意力可分为强型的和弱型的两种,强型的人注意的范围广,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且能把精力稳定在某一对象上,同时还能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弱型的人注意的范围较窄,注意力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散,同时注意力缺乏明确而稳定的目标,有时会因迷恋某种活动而不能主动地转移注意力。
协调好左右脑
1836年,戴克斯在一部著作中首次指出,右脑思维与语言机能有关系。美国的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在1981年,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可以说,这是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从此,右脑的研究在世界上开始热起来。引领右脑
经美国的斯佩里和日本角田等人的研究: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它是进行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有接受音乐的中枢,主要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也就是负责鉴赏绘画、观赏自然风光、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右脑具有认识能力、图形认识、空间认识、绘画认识、形象认识能力,是形象思维。
右脑在创造性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科学家在《思维的艺术》一书中,将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闪光阶段和验证阶段。这其中,直觉和顿悟是创造的源泉,但是它必须经过语言的描述和逻辑的检验才具有价值。左右脑的这种协同关系是创造力的真正基础。
人类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加强,承担的恰恰是左脑的工作。因此必须改变现行教育重点,更多地注意创造性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右脑革命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潜能。
开发你的大脑潜能
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黄金时间有一个《科技博览》的节目,其中播放了一部叫《人的大脑》的科普片。片中介绍到:如果一个人孜孜不倦,每天24小时地吸收知识和信息,他的大脑所贮藏的知识信息可以是北京图书馆馆藏图书的25倍。一个经常动脑、勤于思考的人,其使用的脑细胞仅为大脑细胞的1%,可见人大脑的容量也堪称一个“小宇宙”。同样的人记忆容量也大得惊人,如果将人脑记忆容量换算成比特,那么,一个人的大脑每秒钟能接受10亿比特的信息。即使假设99%被遗忘,只记住1%,人的一生能记忆的信息是10的16次方,即一京比特。注:一京是100亿的100万倍,这也就是说,人脑记忆容量高于计算机100万倍。
如果不早日开发我们自身的大脑潜能,我们就有愧于上苍对人类的恩赐。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左脑记忆是一种初始记忆,是司空见惯的死记硬背,而这种记忆的遗忘几率非常大。有统计表明,人的记忆力在一周后仅能记住“死记硬背”的20%。
唤醒你的大脑
大脑是个“百宝箱”。
一片叶子的单细胞,可以培植出一棵开花、结实的植物。
一只蟾蜍的单细胞,可以人工繁殖出一个酷似的子代。
一个人体的单细胞,也将有可能培养成功“无性繁殖”的后代。
……
人类作为智慧的追求者,如若仅把开发智慧的手段停留在佛所说的六根,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预感上,是十分浅薄的。
谁能预测,人体科学的发展,将能够为人类诱导、发掘、训练出什么样的未知功能呢谁敢说一个“矮个子”就不可能在某一方面将“高不可测”呢在这个意义上,“矮个子”也可做大事,“矮个子”也可成大业。关于勇于撞击智慧大门的人生意义,有一位作家张君默曾经这样写过:“我们有些人比较幸运,智慧之门比别人多开了一扇,便可以做……以致做预言家和灵媒,要是他们的智慧开发得太早,所做的事要我们千百年后才能理解,就会被视为疯子,其实这是我们的无知。”追求生存大智者,不甘心永远低人一头者,自然不应惧怕充当这样的“疯子”,而常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理性承受力,不要面对领先开启了原先无知的智慧之门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妄加指责、众起攻之,以致贻误了获益的机会。
从哲人的眼光中,人类第一个生存的环境就是海——充满着羊水的子宫,这是人类远古的祖先告别汪洋时,怀着留恋的心情包容起来的“海”。人类智慧产生的大脑,也就是海,是人类不断沿着新的航路,一种采撷思维的花束而开拓出来的智慧之“海”,脑,不愧为海,脑海这个词生动鲜明地记录了人类进化的历程。大约从350万年前东北草原上出现了第一批直立行走的古人以来,这种脑海的“精微强化工程”就同时开始了。据著名人类学家菲力浦·拉特默对古人脑颅相比较,脑的总体积虽然不相上下,但它的精微、强化进程却十分显著。例如其结构更加完善,灰脑含量与神经元增多,大脑的组织程度和分化水平越来越高,从而使现代人的大脑贮存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科学家估算,人的神经元每秒钟可接受的信息量为14比特,最大可达25比特,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脑海可以容纳的信息量,大约相当于5亿~7?保狄诓崾榧?的容量。要知道,世界科学巨星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思维创造了轰鸣于千古的辉煌业绩,然而他也只动用了大脑潜能的30%,可见,人脑的承受力及其潜在的发展力,足以应付得了人类自身搅动起来的“智慧风暴”的袭击这还只是指大脑容纳信息的功能而言,脑海所具有的其他功能,诸如创造性思维等功能的潜力更是大得无与伦比了。不过,这对相对来说极为短暂的人生几乎是无穷的脑力资源,有很多却像巨人一样酣睡着。
本文由中国全脑开发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