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正面的语言是父母教导孩子学习人际交流技能的良好工具。而在消极、负面的语言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全,自卑、无能、胆小怕事,有的则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心理。这样的孩子通常需要一生的时间,恢复心理阴暗的疤痕。从今天做起,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演练如何对孩子"这样说"!
▋情景1:当孩子不爱刷牙
我这样说:"刷牙后嘴里真清爽。不刷牙长蛀虫真难受。你嘴里有味儿,别人就会远离你。你愿意这样吗?"
——说明事实和结果,反问式的教导
我还这样说:"看看吃早饭前,还有什么事没做呢?"
——提醒式的督促
我不那样说:"还不赶快刷牙去!都晚了。你就是不爱刷牙!"
——呵斥、抱怨式的催促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还没有养成习惯呢。也许我看到你们边刷牙边哼着小曲,很兴奋的样子,我怎么能错过呢?我也想参与这个游戏呀!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自愿地去刷牙了。
Tips:
让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形成习惯,首先让孩子感到做这个事情很有乐趣。把"刷牙"的字帖贴在卫生间,必要时指一指,来提醒一下就行了。孩子容易接受正面的提醒。
▋情景2:当孩子饭前不洗手
我这样说:"孩子,请你洗完手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在等着你。"
——正面的要求
我还这样说:"孩子,吃饭前要做什么事啊?"
——正面的提醒
我不那样说:"不洗手别吃饭!赶快去洗!"
——命令式的催促
"赶快洗手吃饭了。这儿有好多好吃的呀。快来呀,不来吃就没了。"
——诱惑式的催促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幼小的我不懂得讲卫生的道理,当你给我讲细菌传播的故事,我们必须把细菌洗掉,我容易接受你的指导,另外,我还觉得洗手时用泡沫游戏很好玩呢。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愿意去做的。
Tips:
开始训练时,把洗手变成有趣的游戏。接下来,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提醒了。看到孩子能自己主动地洗手了,适当地表扬。命令会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容易产生抵抗心理。反复的诱惑不能每次都吸引孩子,导致教导无效。
▋情景3:当孩子不主动洗澡
我这样说:"睡觉时间快到了,还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没做呢?我们的规矩是什么?"
——温和的善意提醒
我不那样说:"你怎么还不快去洗澡,该睡觉了。"
——指责式的催促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当我看到你们每天先去洗澡,然后上床睡觉,我自然会明白,这也是我要做的事儿。请耐心地提醒我,直到不用你们提醒了。当你对我"这样说",提醒我很有效,我自己有主动权,比你直接说出来好。
Tips:
善意的提醒能启发孩子的主动性。孩子需要我们的尊重和耐心。指责式的催促让孩子感到内疚、无能,因此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孩子难以接受,导致教导失效。
▋情景4:当孩子不爱上床睡觉
我这样说:"还有10 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读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式的督促
我不那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睡觉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唠叨、命令式的催促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儿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逐渐地会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地去睡觉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有点例外呀。
Tips:
在日常生活守则里,规矩就寝时间。家里的大人先做睡前准备:刷牙,洗澡,调暗灯光,回自己的房间。孩子每天看到了大人的举动,他会模仿而逐渐形成自然的习惯。避免每天晚上唠叨式的督促。
▋情景5:当孩子边吃饭边玩儿
我这样说:"吃饭要坐在饭桌前。我们先吃完了饭,再玩儿玩具吧。 让我看看,孩子又会吃好饭,又会玩得好。"
——灌输规矩、鼓励式的教导
我不那样说:"好好吃饭,别玩了。不许乱跑,吃饭像吃饭的样儿,坐下,快吃。"
——唠叨、说教式的催促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也许我的年龄小,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也许我以为吃饭和玩儿是一回事儿,也许我还不饿呢,也许你们还没教给我吃饭的规矩呢。当你对我"这样说",我懂得了吃饭就是吃饭,玩儿就是玩儿。
Tips:
孩子在开始学吃饭时,就要养成坐在桌子前吃饭的规矩。把玩具拿开,严格区分吃饭和玩耍。别在意孩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训练独自吃饭更重要。避免追着喂饭。
▋情景6:当孩子看太多电视
我这样说:"现在关电视的时间到了。我来关,还是你自己关?"
——告诉事实、选择式的督促
我不那样说:"把电视关上!说了多少遍了,你还不关。看多了对眼睛不好。"
——命令、指责、唠叨
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电视节目很有趣,我喜欢看电视,正看到兴头上,不愿意停啊,当然需要你们的提醒了。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多半会选择自己关。谁愿意被他人控制呢?!
Tips:
在日常生活守则中,规定看电视、玩计算机、上网的时间。管住我们的手,用选择的方法促使孩子自己动手关电视。
▋温馨提醒:
如果我们经常向孩子大声嚷嚷,靠声音大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这并没有唤起他内心的共鸣;如果我们经常奚落、贬低或羞辱孩子,那是我们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我们经常反复地唠叨同一个问题,那我们的教育已经失效了。
(本文源自网络)更多精彩文章可以关注“中国右脑开发网http://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