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政策利好,托育成投资热点
科学研究已有论证,0-3 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报告中指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飞速发育,神经元形成连接的速度达到每秒 1000 次。3岁儿童大脑的活跃度是成人大脑的两倍,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生的前36个月决定的。
也就是说0-3岁是儿童成长和发展重要的“机会窗口期”。在这一时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饮食营养、早期启蒙、安全关爱的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的充分发育,帮助儿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
在我国,0-3岁似乎一直是一个“教育”之外的话题。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随之而来3岁以前,谁来带孩子?又是一个难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我国有3岁以下婴幼儿5000万左右,而婴幼儿在各类照护服务机构的入托率不足5%。
与海外情况对比来看,在经合组织35个成员国中,约1/3的0-3岁婴幼儿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国、瑞典等地的入托率几乎高达 50%,新加坡的近 90%。
“幼有所养”已成民生大计,国家政策方面也对托育市场放出鼓励信号,以解决日益严峻的“托育难”问题。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035年达到4.5个,涨幅达1.5倍。这也是该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
目前,在托育政策趋热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托育机构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且有越来越热的势头。
02
配套不足,传统托育遇困境
在托育机构纷纷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井喷式发展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因为多种因素制约,现在托育机构由同一条大道并肩向前冲,慢慢地前面又多出了一条叉道,有一些软件硬件条件先天不足的托育机构逐渐被大部队挤出大道,不得不在小叉道上困难前行。
首先,一部分托育机构原本从幼儿园或早教机构转型而来,原有经营场地布局、餐食配备、卫生条件、幼儿照护经验,再到对托育机构室内装修材料的环保性能、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不能让家长形成充分长期的信任感,不能形成稳定生源。
其次,部分没有从事过教育培训经历的投资人创建的托育机构,当然也有部分投入这个行业更看重的是建园初期的政府补贴,这部分机构没有很好的教育情怀和心态,用心不够,能力不足,也得不到家长认可,久而久之就被家长疏远了。
再有,有不少托育机构没有真正理解国家倡导并扶持的“托育机构”的“托”与“育”的双重性,简单的办成了托儿所。在全民越来越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今天,忽视了“育”,无情地被市场冷眼看待。
03
托教一体,更彰显盈利优势
中国稳固的教育基石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
“幼有所养”解决了孩子在适合场地、健康饮食、安全照护、认知发展、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而“幼有所育”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重要内容,从十九大起就已被国家摆在了首要位置。
有“托”无“育”,有“育”无“托”都是与国家倡导的托育目标是不相匹配的,不论是对解放家长、培养孩子、还是托育机构自身的经营来说都是有缺陷的。
作为托育机构,只有用心经营,在确保自己机构的“托”与“育”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营利润,确保健康运营,才能更好的为受托的孩子们做更好的服务。
鉴于此,未来基于“社区托育”+“早期教育”功能的托育机构将会成为受社会追捧的重点。因为,偏重做早教业务的园区,大多数招生现金流不错,但是由于商场租金高昂、复购率和课消等经营健康指数不乐观、市场成本高,实际课耗入不敷出。而纯托育项目面临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受限等现状。因此,基于运营的考虑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将托育+早教相结合的模式更可以稳定人员、稳定收入、稳定发展,是实现坪效和人效的更优化途径。
04
在我国整个K-12教育体系中,0-3岁似乎是一个与“教育”无缘的年龄段。
以往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需求也相对简单,送到早托机构注重的是“科学喂养”“亲密关系”“习惯养成”。如今,更多家长认识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生的前36个月决定的,作为人一生认知发展的井喷阶段,0-3需要加入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培养出孩子更健康的身体和更聪明的头脑。
与此同时,具有14年发展历史,并在国内外开设700多家连锁实体的引领右脑总部凭借在全脑开发的课程研发、培养方案设计及全日托、半日托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操探索,以及在湖南、河南、江苏、内蒙古、四川等省份“托育+全脑”综合性示范园区——「引领右脑儿童成长中心」的运行实践,积累了大量可复制、易操作的成功经验。
引领右脑总部顺应国家号召,依托独特的“全脑+托育”托育全新模式,打造出的标准化真正的托教一体的托育终端——引领右脑儿童成长中心,无疑为投资人、合作伙伴提供出了更具发展空间的投资经营模式,给爸爸妈妈们多了一个全新的育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