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76阅读
  • 0回复

家长要注意:这样的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吕启蒙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9
“酷酷”的小孩原来患有孤独症


  萱萱今年4岁,西安人。据萱萱妈妈介绍,萱萱从小听话、乖巧,不爱哭闹,哪怕别人抢他的玩具和零食,他也不会抗议。因为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直到去年上幼儿园,老师说孩子有些异样,上课时经常独自到角落玩耍,或直接走出教室,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耍。喜欢爬窗户,老师多次提醒没有用。


  慢慢地,萱萱妈也观察出了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语言发育迟缓;路上有熟人和他打招呼,他不吭声,大家都戏称这个小帅哥“酷酷的”;只喜欢一个人玩耍,玩耍时无论大人怎么喊他,他基本不会抬头看人,即使偶尔抬头也不说话,更不会盯着对方眼睛,好像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除此以外,萱萱还有个小怪癖,喜欢开关门,只要待在家里,就会不厌其烦地开门、关门。去年12月,萱萱被确诊为“孤独症”,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需要到西安市儿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目前,萱萱症状有所缓解。


  大多数孩子两岁后才被发现行为异常


  据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贺莉介绍,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这两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以她的门诊为例,每次坐诊都可以遇到2~3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国外报道称且该病以男孩多见,而一旦女孩发病症状会较男孩更严重。该病发病原因不明,有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做核磁共振,有的孩子会看出脑部发育有明显异常,有的孩子则与正常小孩无异。


  贺莉表示,大多数孩子两三岁后才被发现行为异常。一方面,患儿在两岁以前表现不明显,还有些家长认为语言落后和行为异常是正常现象,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和萱萱一样,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一些早期症状。直到上幼儿园或者接回自己身边,父母和老师才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


  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下症状可以改善


  陕西省博爱医院儿童医学康复中心主任李红霞表示,患孤独症的孩子6岁前要进行强化训练,治疗培训得越早,孩子越容易接受。她建议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患有孤独症,要用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训练,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陪孩子玩耍,而且要帮孩子克服掉不好的习惯。
  贺莉说,虽然目前没有治疗孤独症的药物,但患病孩子在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下,症状是可以改善的,恢复最好的孩子甚至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
  
  婴儿期有这些行为异常 家长要注意


  2010年,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如果婴幼儿在成长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了孤独症,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高兴的反应;


  (2)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父母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7)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