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5848
阅读
0
回复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周老师
UID:5539
注册时间
2014-06-19
最后登录
2022-01-30
在线时间
73小时
发帖
53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547
烩面
242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分校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父母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希望每天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享受做父母的幸福快乐。然而,幸福的童年绝不意味着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相对于笑,哭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本质。
哭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报到,哭曾是婴幼儿与成人沟通的唯一方式,哭几乎是婴儿的全部语言。哭也是我们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你是怎样面对孩子的哭呢?你允许孩子哭吗?你能够像爱笑颜时的孩子一样爱哭泣的孩子吗?
如果你只爱笑脸的孩子,注定无法让孩子真正地幸福,因为他可能有一颗低抗挫力的玻璃心。
母亲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是在满足“好妈妈”的体验
哭可以缓解情绪压力和紧张,在哭泣悲伤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接受“自己是有限的”现实,哭泣使幼儿在面对自己弱小的基础上,从中恢复过来,逐渐变得真正的强大。
然而,当孩子因为悲伤、沮丧、生气等哭泣时,爱孩子的母亲真的允许孩子哭泣吗?
三四岁的童童(化名)想搭一个像自己一样高的塔,然而,搭着搭着积木总是倒塌。
终于童童有些生气地大哭:“我搭不那么高”,妈妈看到童童因为搭不高而哭泣,心疼极了,赶紧过来安抚童童:“宝宝,不哭,这些积木不好,妈妈给你买些可以搭的很高的积木,要不,妈妈帮你搭怎么样?”
童童反而更生气了:“不要,我不要”。
妈妈:“宝宝不哭了,我们吃点好吃的怎么样?”
童童:“不吃,我就要搭很高很高的塔”
妈妈:“看动画片?你不是最爱看动画片吗?”
童童听到看动画片,停止了哭泣,露出了笑脸。放松的亲禁不住抱着童童亲了一下。
看到孩子的笑脸,妈妈不再纠结难受,舒了一口气,心情也阳光起来。
此情境中母亲的反应很常见。乍一看,甚至可能会感动于母亲对孩子的爱,因为母亲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把孩子带离痛苦,重获笑颜。是的,看到孩子明媚阳光的脸庞难道不是母亲最大的欣慰吗?
然而,细致地体验这个化哭泣为笑颜的过程,其中最多的却是母亲的焦虑,而并非温柔的容纳。
真实往往很残酷,觉察和面对并不容易,这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困难所在。
童童的内心可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是全能的,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我现在却搭不成想要的高塔,这怎么可能,难道魔法失效了,我不是全能的,我生气又难过,哭泣,我不是全能的,不是全能的好可怕......
妈妈来了,她看起来很紧张焦虑,看来这件事真的可怕,她和我都无法面对,她好像不愿意看见我哭和难过,哭是不好的,这会令她不安和难受,看,她在努力地哄我开心。但是,我希望她看到我的悲伤,她不看。什么?看动画片,这个想法不错。我一笑,妈妈不焦虑了,她还抱着我亲了一下,我开心她爱我。我哭泣,她焦虑。
母亲的内心可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宝宝搭不好生气哭泣,心情不好,我好难受,见不得孩子掉眼泪。孩子好可怜,这么小就要承受这种无助,我真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我是个爱她的好妈妈,我要让她开心幸福阳光,我要把她带离痛苦。看,她笑了,我心里踏实了,舒服了,禁不住亲一下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从这个很难觉察的心理过程可以看出,母亲自始至终并未看到孩子的内心需要,而主要看到自己的需要,顺着自己焦虑的感觉,通过控制孩子的表现和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调节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我是一个好妈妈,牺牲自己给孩子开心和幸福。
只可惜,这终究是个美丽的幻想。
拒绝面对孩子的沮丧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婴儿期获得的全能感(即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是健康的、适应的,然而,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正常的现实生活一定会提供幼儿逐渐打破全能感的机会。
就像童童搭不了想要的高塔,这是造物主自然安排的学习体验挫折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接受自己并非全能的,面对并接纳自己的有限的基础上,逐渐锻炼了强健的内心,抗挫力,或者称为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起来的。
引领右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中国演讲口才网
www.yinlingkoucai.com
有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刻意创造挫折,倒实在是没有必要,因为自然的生活本身提供的已经足够。
这种强健是建立在真实的、自我是有限的基础上,而不是在能干的父母的帮助下,继续维持全能幻想的自信,虚假的自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这个谎言再也难以为继时引爆。
悲伤哭泣是面对挫折的开始,因为接受自己是有限的过程,同时也是哀掉自己失去全能感的过程。
哀掉通常比维持表面上的欢笑更能给人们实在的力量感。而母亲见不得孩子难过,在焦虑的驱使下剥夺了孩子从挫折中恢复的宝贵经历和体验。
一些少有经历过挫折的、学业非常优秀的、尤其是名校的大学生,随着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遇到再也无法继续维持全能幻想的事件时,如交友、恋爱、工作、融入新的环境等,看起来阳光优秀的一个人,像是忽然陷入精神疾患状态,着实令人费解,实际这个炸弹在早年就埋下了,只不过现在引爆了而已。
因为一般长度的人生,几乎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不遭遇挫折。
欢迎关注:
引领右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中国演讲口才网
www.yinlingkoucai.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