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68阅读
  • 0回复

关于对孩子的爱、接纳与自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吕启蒙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的妈妈非常地爱孩子,但是似乎越“承让”、越“包容”,却让孩子变得对自己越来越远,更缺少了些对父母的尊重。因此我就关于对孩子的爱、接纳、自由这几个概念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会来找妈妈,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至少她在妈妈这个地方时有更多的信赖的。然而如果没有疆界地和孩子讲“爱和自由”,却会给孩子和父母同时带来伤害和痛苦!
    1、如果父母自己的情绪已经很大了,还在“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在潜意识当中感受到父母有情绪的信息(潜意识透过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往往超过语言本身的力量),会产生自责,当一个的潜意识当中积累了太多的自责,也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愤怒;
    同时因为来自父母的这种“接纳”,无论对方行为如何都没有底线反应,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更加像是“讨好”。对于孩子来说,受不了父母的讨好,因为他们需要更加有力量的指引。因而他们会在这样的父母面前感觉到更加的无助,对着父母哭闹不休也是自然的表现!
2、如果一个孩子仅仅得到了接纳,却没有得到行为上的引导,长大了之后总会在情感上有吃不饱的感受!
不打不骂不一定就是好的爱的方式!反而可能成为孩子逃避责任的避风港!其他人也许会责备,但是责备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方式方法生硬,但是父母一定要配合引导孩子正面面对其他人的要求、并且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一个方面,亲人的“凶”实际上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她的力量,孩子不仅仅需要被理解;同时也需要有力量的引导和保护!就像我们成人也一样,如果仅仅感受到有人对我们好,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在行动上和我们是完全同频率的,那么心里的安全度就会降低。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方理解我们的心情,还有同时在行为上或者思维上能够和我们有所弥补,孩子也是一样!
3、其实我们不了解,情绪如果总是在宣泄,而没有适度引导,会让孩子无形中放大情绪,并且更加容易情绪化!
一些情商教育机构最新的调查表明,用拳击手套击打物品来发泄情绪的孩子,会产生更多的愤怒!
    另外,情绪是需要疏导来得到缓和的,但是如果仅仅是疏导,却没有被引导看到产生情绪的源头,那么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派生出来的情绪,由于里面带有很多主观性的思维内容,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对孩子和周边的人都是一种伤害。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用攻击别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她能够攻击的目标就是家中比较弱的人,因为她能够感觉得到,这个家中能量、地位最低的就是妈妈(姥姥、奶奶等)!情绪的传递一向是朝向家庭中最弱的那个人流去的!
4、同时,如果和孩子的相处永远是“倾听”,那么孩子不考虑大人的感受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邀约孩子来了解大人!
所以,爱孩子不是一味的包容和容忍,更多的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愤怒、哭闹不止的原因,再去疏导、化解,然后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和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接纳,孩子只有学会自己面对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的得到自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