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91阅读
  • 0回复

“别人家的孩子”对你的孩子造成的10000点伤害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常金燕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2-20

“别人家的孩子”对你的孩子造成的10000点伤害你知道吗?
寒假已至,但父母对于子女“教育上的那点事”却是放不了假。有时候,在车站,在餐馆,不经意间听闻一席席“父子谈”“母女谈”,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自家的父母往往用虚无缥缈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完美”,来“打击”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烦恼

现读小学四年级的珊珊就曾跟熊爸爸倾诉过。“我有一个同龄的表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还参加过奥数竞赛,拿过几次奖。每次考试,老爸老妈都要把我的成绩和表姐作比较,有时还要和我们班上几个学习尖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基本上每次比较,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很反感。”

珊珊说:“我老爸老妈平常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看看你表姐,你要是有她一半,我们就不用操心了。’每次听了这话,我总觉得很难过。”珊珊还补充道:“我不可能成为表姐,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生气的时候老在想,他们干脆认表姐做女儿算了,反正自己总是比不上她。”




▌“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这不禁让熊爸爸想起网上有个段子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就是父母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从没见过他,但我们都知道他,因为他总是挂在父母嘴边。他学习好,回回年级第一,不玩游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必要时连十八般兵器也能样样精通……总之,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在父母批评我们时适时出现,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熊爸爸试着来描画一下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得体大方,懂事自律,体贴父母,从不闹脾气;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进得了邻家小院,登得了剧院大舞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说热爱大自然的时候能蹭蹭爬上大树,说热爱阅读时能马上坐下来看三小时书……写到这里,我想家长们都会噗哧一笑。世界上真的存在如此标准的好小孩吗?



▌“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家的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你们知道儿女最恨父母的一件事是什么吗?熊爸爸常常听到有些孩子说:“我最恨就是爸妈常常对我说:你看看某某人……。”那个某某人可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他的表(堂)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你们认识的其他孩子。总之,就是那个你总拿来和他作比较的人。

为了达到激励自己孩子的目的,很多家长都喜欢这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的教育方法,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父母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的比较。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或者总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父母不先认真研究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不如别人?一味地羡慕别家孩子,斥责自家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消极,对未来越来越没信心。

▌家长要怎么做呢?

那么,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底该怎么做?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盲目的比较呢?

教孩子学会反问自己


“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是否要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看到孩子的进步


父母应该学会全面看问题。比较有两种,一种是横向比,一种是纵向比,看孩子的进步,不仅要横向地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更要纵向地看孩子比从前取得了哪些进步。家长不能用学习上的进步来牺牲孩子的成长,盲目攀比的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甚至是个性的扭曲。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

尊重孩子的天性


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这个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让自己孩子上清华,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做父母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孩子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成长的时候,他才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承认差异,培养孩子个性


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

父母的正确态度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