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92阅读
  • 13回复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册——确实值得一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ali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14
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国内教育学者编译了中文版本,全文分为“家庭是什么”、“家教”、“同情心”、“个性与理想”、“游戏”等五大板块,内容通俗易懂,却极有深度和针对性。邻国十几年前的家教手册,在中国的今天,依然还属前沿 ,实在是值得反思。本手册内容齐全,科学性强,推荐大家收藏,常读常思常用。

一、家庭是什么
1、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4-09-14
5、在家庭里每年进行的例行活动,意义也很重大



春节、女孩节、端午节、七夕、生日、圣诞节、年末大扫除等等这些家庭里的例行活动,孩子们不仅能与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流、联络,加深亲情,也是他们关心社区、亲近传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



6、你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据调查,日本的青年人在对社会产生了不满而采取积极行动的比例,从国际水准来看是极低的。

迄今为止,社会要求勤劳、顺从的国民。但是,从现在开始,社会要求自己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自己行动、勇气十足的社会成员。为培养那种不仅考虑自己所在单位的利益,还放眼于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人,重要的是父母自身应该先理解独立思考、自我行动、刻意创新、充满勇气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去努力、去挑战。

    中国全脑开发网www.chinaquanano.com 引领右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4-09-14
五、游戏



1、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幼儿期,孩子通过游戏运用感知进行活动、想像、动手制作东西。如果减少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机会,将会使孩子从奔来跑去的户外游戏转向在家里一个人游戏的现象变得突出。

近年出现了一些喜欢看电视而不爱玩玩具,喜欢粘着妈妈而不会和其他孩子玩、在户外不知道怎么玩的孩子。

应该认识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玩吧!



2、常说真累啊、累死啦的孩子多起来了



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时间赶着跑,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不能悠闲地玩的孩子里,有不少人动不动就觉得累,没有什麽事也会觉得烦,不开心。

只有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孩子才会从心里感到游戏的乐趣,去创造、发展游戏,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父母应该鼓起勇气,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自由。



3、人生需要的东西是从自然中学得的



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室内游戏在不断增加,而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戏正在不断减少。鼓励孩子去野外游戏,并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让孩子感受到接触动植物、接触自然的乐趣。可以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参加此类活动。

在大自然中玩,通过体验惊异、感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也能使孩子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理解忍耐的重要性。



4、跟其他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玩,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在不同年龄层次构成的集体中,孩子能学到不少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对小的孩子来说,通过集体生活,能理解遵守纪律、自制的重要性;对大的孩子来说,通过集体生活,能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在集体中起带头作用等责任感。

在你周围有社区义务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青少年团体活动等等。具有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集体,能给孩子们提供相互切磋的宝贵机会。父母要重新认识这些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4-09-14
6、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完美主义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无缺。一旦孩子出现小小的失败、丁点儿过错,父母马上变得神经过敏、心理紧张、焦虑不安。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育儿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太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4-09-14
3、有了理想人会变得坚强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孩子没有热情、对将来不抱幻想和希望、对艰难的目标还未挑战就先放弃,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为父母,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

还有,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标是在流大汗、不断重复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父母要热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4、没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



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有的父母只将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踢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孩子。这对孩子的个性及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好处。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孩子会变得容易失去自信。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切实地培养你的孩子吧!



5、"拔苗助长"要不得



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断增加。但是,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这学那的,等到上了小学、中学,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惫不堪。在那种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气氛中,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被扭曲。而且,过早地让孩子学习,也减少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游戏及各种各样的体验机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应正确地看待孩子,充分认识根据孩子的个性、以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9-14
四、个性与理想



1、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

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2、不要总是指责缺点,应使优点不断增多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充满信心。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吧!

那么,成为营养和水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该表扬的时候应好好表扬。在心里定下批评一次、表扬三次的"一比三"标准吧。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9-14
三、同情心 



1、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



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惯。



2、不希望孩子成为歧视他人的人



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污辱别人的行为时,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对正直的人来说,这是可耻的行为!

在这种时候,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讲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讲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吃惊;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等等。尽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孩子。

还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容许孩子欺负别人。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3、人和人不一样,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着亲近的人死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如果渐渐习惯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中不断重复杀人虚构的死的话,将很难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育花草虫鱼等,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

还有,让孩子想像失去亲人的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种悲伤是多么深切。



4、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之温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图书。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的时候,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宝贵时刻。

就像人必须有吃饭时间一样,父母也应费心开设"读书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也没关系,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吧!

但是,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一下子给孩子念很难的故事,会搞得孩子心理紧张、焦虑,反而可能使孩子对书产生厌恶情绪。所以,还是由浅入深慢慢来吧!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9-14
7、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同时,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好好谈谈。



8、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茁壮成长。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9-14
5、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6、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况且,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离线mali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9-14
3、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如果真为孩子着想,比起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更应在孩子身上花费心血,倾注父母之爱。



4、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很能干



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