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自带“松弛感”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812
阅读
0
回复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自带“松弛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卢灿
UID:23334
注册时间
2023-02-05
最后登录
2025-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62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952
烩面
625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29
微博上有一个“在家里最让你紧张的瞬间”的热门话题,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把碗打碎的时候;
上学时把分数难看的卷子拿给爸妈的时候;
有一个爸妈不喜欢的爱好,偷偷做却被发现的时候;
想把“铁饭碗“辞掉,准备告诉父母的时候……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都弥漫着这样一种紧张感,结果是孩子害怕犯错,害怕不如父母所愿,更害怕自己不能为自己做主。
最后那份紧张感和阴影,留到了今天。
在这样紧张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即使长大了远离父母,在他们的面前也永远竖着一根手指,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都缺少一种“松弛感”。
所谓家庭“松弛感”,是父母能够情绪稳定地去面对已发生的事。
是允许孩子犯错,是允许孩子脆弱,更是允许孩子在人生路上慢慢来。
其实,只有在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里,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0
1
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慢慢来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父母永恒的难题。
有的爸爸会在辅导作业时急得发脾气,指着孩子打骂,甚至还会动手;
妈妈们更是容易落泪崩溃,甚至甩手走人,留下不知所措的孩子们。
他们会说:“一遍两遍都不会,连抄写都能错!我都快被气死了!”
而这个时候,有一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成了一股清流,在朋友圈传开。
视频中爸爸指导孩子作业,说了一遍,两遍,三遍,孩子依然不懂,紧张地搓着小手,无助地看着父亲,说:“爸爸我真的消化不了。”
爸爸这个时候说:“没关系的,你很聪明,是我这个老师不好,我没讲好,我再讲一次。”
孩子于是更加用心地听讲。
评论下的网友纷纷被这位爸爸难得的包容感给“舒适”到了。
而爸爸随后回应:“初为人父没有经验,只有耐心了。”
教育是一个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
汲取营养是缓慢的,但给与他们时间,孩子身上最终都会绽放出绚丽的花。
未来的路很长,陪着他们经历一次又一次摔倒,他才有再次站起来的勇气。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两岁半孩子上英语体验课,老师教的cat,而孩子有些紧张,没有跟着说。
坐在后排的妈妈着急了,大声要求孩子:“你说啊,cat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呢,你快说!”
老师从安抚孩子变成了安抚家长:“没事的,孩子还小,慢慢来。”
可是孩子依然没有开口,妈妈一下站起来对着他大吼:“你开口说啊!你不说我走了!你说不说!”
孩子这时候被吓得哇哇大哭,再也没有心思上课,现场的气氛十分尴尬。
最后妈妈带走了孩子,他也始终没有开口说那句cat。
孩子总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父母想要拔苗助长,却反而破坏了节奏,甚至破坏了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导致孩子越来越“慢”。
有人问:“怎么教会5岁的孩子5+8=13?”
有人回:“不用教,6岁他就会了。”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他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相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若是父母只会催促而不耐心教育,只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他们只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习得性无助”。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是先会站,再会走,最后才能学会奋力奔跑。
一场成长的马拉松,是不需要抢跑的。
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慢慢来,允许他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完美。
一道题,今天学不会,可以明天再学;一项技能今天不熟练,可以明天再练;一个道理不明白,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举一反三。
重要的是,让他在“慢”中学会摸索,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时,慢,也是一种快。
给他一点时间和鼓励,相信他,他会给你惊喜的。
0
2
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脆弱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我小学五年级时,参加的那一场200米跑步比赛的情形。
本是参加100米短跑比赛可以稳稳拿奖的我,被年级组组长临时调去了200米组。
我鼓起勇气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也带我去找了年级组组长。
班主任说:“她耐力不太行,100米是最适合她的。”
结果组长却当着我的面说:“跑什么不是跑,你还真指望她能拿奖呢。”
我忽然愣住,原来我的辛苦准备,在老师眼里竟然一文不值。
可不管能不能拿奖,我都想有一次离成功近一点的机会啊!
班主任见状,也只能安慰我,说也许200米也有机会呢。
我不再说话,极度失落。
比赛当天,六人组的赛道,我本是第二名。
我太想往前冲了,我太想证明我自己了,于是我加快步伐,却跑了个踉跄。
这下从第二名,直接到了倒数第一。
我忍着,再忍着,直到看到爸爸,眼泪才如洪水一般涌了出来。
爸爸却拍了拍我的肩说:“我刚才其实看到你比赛了,你差点摔倒又很快调整好重新奔跑的样子,实在是太帅了,旁边的同学都没你帅!”
我笑了,他也笑了。
父亲把我从那一刻的情绪泥潭中拉了出来。
踉跄丢脸变得没那么糟了,输了也没那么糟了。什么都没那么糟了。
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里,孩子可以完全放下他的坚强和防备,
尽情释放他的脆弱,因为他们的背后,有父母这座城墙可以依靠。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
有心理学者表示,大多数孩子发现自己有抑郁的情绪时,都不敢告诉父母。
被老师辱骂、被同学排挤、考试压力大,他们从来都不敢说。
因为父母从不相信他们,只觉得他们的悲伤和脆弱,都是矫情。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在一间心理咨询室中,一位妈妈拿着孩子的诊断书,上面写着:中度抑郁。
可她却满脸不屑地对医生说:“我的孩子好得很,一点毛病没有!”
随后拉着孩子离开,边走边说:“你别以为你搞这套就可以不用上学了,我告诉你,你别给我作!”
此刻孩子内心的门,已经永远对父母关上了。
新闻之下,评论一片叹息。
作家林语堂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拒绝孩子退缩,否定他们的情绪,强行要求他以父母的心智来面对困难,孩子只会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无法敞开心扉,拥抱世界。
允许孩子脆弱,告诉他们在面对世界糟糕的一面时,他们可以短暂逃避,可以不满可以抱怨可以有发脾气的权利,这个家,会是他最值得依靠的港湾。
在有松弛感的家庭里,孩子的脆弱得到安抚后,才能满电再续航。
0
3
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犯错
有位快递小哥,在自己的社交圈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他送货时,开门的景象把他震惊到了:
一位二胎妈妈手里抱着哇哇大哭的二宝要去冲奶,地上玩具乱作一团,餐桌上还有一堆要收拾的餐具,这时候家里的老大抓了一袋零食打开,呼啦撒了一地。
快递员瞬间紧张起来:完了,妈妈要凶她了。
孩子愣住,说:“妈妈对不起。”
只见她冲完奶放下老二,先接过快递说了声谢谢,再平静地去拿老大手上的零食袋,说了一句没事的,然后拿起扫帚开始清理。
孩子坐在地上发呆,很难过的样子。
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情绪,边清理边说:“别难过啦,下次拿零食的时候开口不要朝下,这样就不会没得吃啦。”
孩子点点头,然后起身拿起自己的扫帚和妈妈一起干活。
快递员小哥说,看到这样的场景,自己在工作中的焦虑,也被一下缓解了。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孩子天生完美懂事。
妈妈没有因为孩子犯错而发火,而是理解她,教导她,所以孩子也懂得去主动承担后果。
孩子出生后,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越接触这个世界,就会在自己的这张白纸上画上不同的颜色。
有成功时候的彩色,也有犯错时候的黑点。
而有些父母,只看到了这些黑点,不停地训斥,不断地强化。
渐渐地,黑点越来越深,而那些彩色,却越来越淡。
孩子就只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黑点,再也看不到那些彩色。
他们最终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从而自卑、敏感,甚至撒谎。
不要让孩子的生活中的小“故事”,成为他人生中的事故。
给他机会,让他偶尔走一些错路,在人生路上多绕几个弯,
用不同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也是一种成长。
毕淑敏说:“人惟有松弛才可达久远,惟有松弛才能更深入地开放潜能。”
在孩子面对“失控”时,有一对温柔而冷静的父母,去教会他坚定原则、松弛应对,和他一起扛,他才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遇狂风不惧,遇巨浪依然奋力前行,最终达到彼岸。
0
4
一个家庭需要松弛感,太用力的孩子走不远,而他也不会因为你心弦紧绷而变的完美。
学会接纳和包容他在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改变。
犯错也好,脆弱也好,没那么优秀也好。
碗摔碎了就收拾起来;没考到100分也没关系,有进步就是好孩子;
就算不理解孩子的喜好,也学着尊重;他们未来想做什么工作,就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吧。
所以,亲爱的家长,请告诉孩子:
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你可以有充足的机会去尝试、去试错,
在你的身后,爸爸妈妈永远都在在支持着你。
我们会慢慢学着不去抱怨,不去焦虑纠结,不去想要掌控你的人生。
也许当我们都能够放松心态,不为琐事纠结,不为结果执着的时候,
才能够在看尽人生百态后,依然携手“一路繁华一路歌”。
因为你作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存在于世上,这一点本身就值得感谢了。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