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服务
银行
评价管理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右脑开发论坛
中国全脑开发网
引领右脑全脑托育
引领网校
引领右脑开发网
引领淘宝店
中国脑力王官网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右脑开发
全脑教育
引领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国全脑开发论坛
>
讲师园地
>
养子十法——古人传下来的育儿经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645
阅读
0
回复
养子十法——古人传下来的育儿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王静
UID:23339
注册时间
2023-12-21
最后登录
2025-04-25
在线时间
19小时
发帖
196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币
202
烩面
196
热心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引领讲师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2-02
养子十法——古人传下来的育儿经
古人养子十法你知道吗?其中蕴含着什么中医道理呢?
“养子十法”记载于南宋御医陈文中所著《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内容全面,简单易行,养护效果好,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推崇。
1、背暖
陈文中指出后背有肺俞穴,背若受寒则伤肺。《黄帝内经》云:“背为阳,腹为阴。”人的后背属阳。
背部毛孔较多,汗常从这里排出,冷风也可以从这里吹入。背部受凉可以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脖子不舒服、颈痛、咳喘、头痛等等。
把孩子的后背暖起来,才可以很好地抵御外邪,减轻症状。孩子若背部受凉,家长可以使用热水袋暖背、电吹风暖背等方法,帮助孩子驱散外邪。
2、肚暖
“肚”是脾胃所在的地方,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胃乃“水谷之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运化中枢。
保持肚子温暖就是为了保护脾胃不受凉。肚子一旦受凉,孩子会出现肚子咕噜咕噜不停地叫,腹痛、腹泻等。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3、足暖
“寒从足底生,百病凉上起。”足在人体的最下面,中医理论认为“下属阴”,足部非常容易遭寒邪入侵。
现代研究表明,足位于肢体的末端,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凉。足部是许多经络汇聚的部位,穴位众多,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关系密切。
如果寒邪由此入侵,就会引起腹泻、呕吐、尿频、尿床等。所以孩子下地行走必须穿袜、穿鞋,不能在地板上光着脚丫走路;另外,睡前用温水给孩子泡泡脚也是暖足的好法子。
4、头凉
中医理论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古语道:“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相对于脚而言,头部的温度较高,宝宝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经头部发散。
头部是孩子出汗较多的地方,许多孩子一奔跑就会出现满头大汗的情况。头部易热、不易凉,应保持头部适当的凉爽,有利于为身体散热。
5、心胸凉
中医将心归为五行中的火,认为心本就有火的特质。如果穿衣过多,心胸部过热,外热接内火,会导致口干舌燥,腮红面赤。
现代研究认为心脏在胸中不停地跳动,肺脏也在随着呼吸而运动,胸部代谢非常旺盛,产热较多,心胸凉能帮助散热。
6、勿令忽见非常之物
尽量不要让孩子忽然见到“非常之物”。“非常之物”就是一些孩子平日不常见、容易引起孩子惊吓的人和事物。
《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神气软弱”,容易受到惊吓。孩子脏腑稚嫩,不但身体发育不全,心神也较成人怯弱。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亦认为“(幼儿)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叫呼,雷霆统炮之声,未有不惊动者也”。惊吓会导致孩子精神不安,引发夜啼、癫痫等诸多病。
7、脾胃温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脾胃是喜暖畏寒的。就像自然界中的土地一样,没有足够的热量,万物是无法生长的。
脾胃最怕寒凉,温养才是调摄脾胃之道。小儿脾胃常不足,怕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不单单指生冷食物,还指食物的属性。冰镇饮料、冰激凌、香蕉、西瓜等孩子吃多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
8、儿啼未定勿便饮乳
孩子在哭闹时会不断地吸入冷空气,如果在这个时候喂奶,冷空气会与奶或其他食物混在一起,进入胃中。
如果冷气久久不能消散就会导致宝宝呕吐、腹痛、腹胀。另外,宝宝啼哭时气道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喂奶,万一有乳汁流入气道,还会引起剧烈的呛咳和呕吐,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
9、勿服轻朱
轻粉、朱砂虽然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轻粉、朱砂中都含汞,反复服用此二味药物容易积蓄毒素,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平时不仅轻粉朱砂不能乱服,其他药物也不能给幼儿乱吃。“是药三分毒”,用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儿科医生或药师。当然,也不能讳疾忌医,孩子真的生病了,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0、宜少洗浴
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卷一·养子调摄》中提倡“频揉肚,少洗澡。”传统中医观点认为,孩子出生后一周岁以内,尤其是刚出生的第一周内应当少洗澡。
明代万密斋《育婴家秘》指出“(小儿)如草之芽兮,贵于调养;似蚕之苗兮,慎于保全。”一周岁以内的小儿,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
未经历寒暑,身体软弱娇嫩,无法承受反复洗澡带来的刺激,多次洗澡会增加孩子受凉生病的机会。
当然,这种观点的形成与古代保暖措施缺乏是密切相关的,现在保暖措施以及条件大大改善了,洗浴的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孩子刚打完预防针后不要立刻洗澡,以免洗澡使针口污染;出现频繁呕吐、气喘、气促或其他明显不适时暂时不洗澡;皮肤受损的时候暂缓洗澡,以免污染创面;孩子刚吃完母乳后或吃完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建议最少休息半小时以上再洗澡。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如果不懂医学知识,尤其是育儿知识,那不是真正的慈爱。
孙思邈感叹:“医有十三科,最难莫于小儿也。”平时应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养护,让孩子不生病、少生病。
“养子十法”是古人在育儿方面的经验总结,其涵盖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了小儿的穿衣、起居、喂养、内外调养、安全用药、精神调护等方方面面,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古人的育儿智慧令后人敬佩。“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倘若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认真遵循“养子十法”,孩子将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快乐地成长。
图片:111.jpg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www.chinaquannao.co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引领右脑专区
引领新闻
内部通知
引领网校
引领教学专区
全国分校
刘军民专栏
讲师园地
右脑开发专区
婴幼儿全脑开发
青少部全脑开发
记忆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
思维导图训练
儿童早教专区
婴幼育儿问答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素质培养
引领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资料
早教资料下载
其它资料下载
右脑开发机构
引领右脑
七田阳光
心智通
丰德启慧
童蕴学堂
更多机构
新手试炼区
新手报到
玩具教具
行业广告区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