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0阅读
  • 0回复

春节将至,请为孩子收下这份“过年防逗指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2-02
逗孩子似乎是许多成人与孩子交往的惯用方式。春节期间,亲戚朋友相聚一起,好不热闹。有的成人就会逗起孩子。比如跟孩子说:



把你的糖给阿姨吃好不?不给阿姨就抢哦;
你跟我回家吧。你妈妈有弟弟,不要你了;

殊不知,这样的逗弄,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孙瑞雪老师在《这样逗孩子,有你想象不到的伤害……》(点击标题阅读原文)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



逗孩子的明显结果是恶作剧。人们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恶作剧”的原因。这多数源于儿童时期的“逗”,因为“逗”是一种没轻没重的行为,它也像打骂孩子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不过范围更大罢了。

儿童成长的偶然性特别大。比如说在家里排行不同,孩子的心理状态就不一样。我们大人不知道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跟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这是玩笑,是一种混账和残酷的玩笑,这种逗引太残忍,但是成人感知不到。

所以,爸爸妈妈请为孩子收下这份防逗指南,当有逗弄发生时,坚定地站出来,保护孩子。














1.请不要逗孩子喝酒




孩子各系统发育都不成熟,酒精会使神经发育受阻、思维迟缓,会损伤肝脏,还会引起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每年过年因逗孩子喝酒,引发的事故不胜枚举。
如果餐桌上有人用筷子沾酒让孩子舔,亦或者有教孩子喝酒的陋习,父母一定要出面及时阻止。
应对指南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不要犹豫,一定要坚定的拒绝,实在不行就把宝宝先抱走哦。






2.请不要用“红包”等引诱孩子




“亲我一下,才能给红包。”“抱抱我,不然不给红包。”“叫我一声爸爸,我就给你买糖吃。”……

这种带有些许威胁、引诱意味的句式,大人们听起来知道是在开玩笑,可是小孩子能分辨出来句中真意吗?

孩子在懵懵懂懂之中,就照做了,然后获得了红包、糖果等物质上的奖励。
这种思维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就印在了孩子的头脑中。以后再面对语言威胁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妥协,又或者抵挡不了诱惑,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为什么不用“宝宝,小姨很喜欢你,想要抱抱你,可以吗?”这种正向亲和的方式去征求孩子的同意呢?
应对指南 当面对语言威胁或者诱惑时,请大家主动开口,为孩子解释清楚,我们不喜欢这种给红包的方式。






3.强迫孩子表演才艺




大人都特别喜欢让孩子表演“才艺”,唱个歌啊、跳个舞啊,哪怕翻个跟头,他们就高兴的不得了。
但是,有些孩子并没有足够的社交能力去应付这些场面,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在人前表演。
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来取悦别人,甚至将把“兴趣”变成“应付”。
应对指南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他不想表演,我们可以和长辈们说:“我们今天玩累啦,演不动了呢!”千万不要和别人一起强迫孩子,他会认为妈妈帮着外人欺负他。




4.请不要对孩子“动手动脚”




宝宝看起来白白嫩嫩萌萌哒,但是表达疼爱的方式,常常有些刹不住车。又是亲、又是摸、又是捏的......胆小的宝宝直接就给吓哭了。
喜欢归喜欢,“动手动脚”可不行。因为大名鼎鼎的疱疹病毒太可怕。
疱疹病毒会引起口腔疱疹,导致孩子口腔内和嘴唇出现唇疱疹、水疱以及肿胀。
感染这种病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亲吻!
过年期间,我们无法确定想要亲吻宝宝的人,是否感染了疱疹病毒,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拒绝任何人亲吻宝宝。
应对指南 对于亲嘴的,妈妈不妨直接拒绝:“这样不卫生!”对于摸脸捏脸这种,可以说:“爷爷奶奶轻一点哦,捏多了我们要变口水宝宝了”。或者找个理由把宝宝抱回来,比如:“来,宝宝要吃奶了,妈妈抱......”






5.请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过年串门走亲戚,有些大人会逼着孩子打招呼,又或者跟他人分享玩具。孩子如果不愿意,便会给孩子贴上各种消极的标签:
小气鬼、不懂礼貌、胆小鬼……
孩子的自我,是在与父母、亲人,以及社会的沟通中慢慢建立的。
这种自我不被尊重的感觉,会让孩子变得消极,变得更加胆怯顺从。

应对指南 对于打招呼,妈妈可以跟孩子介绍对方是谁,但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对于分享玩具,请尊重孩子的意愿。
妈妈要告诉孩子“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有权利拒绝别人”,再告诉孩子“我是你妈妈,我最了解你,你才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坚定地跟孩子站在一起,孩子才有勇气去拒绝别人。






6.请不要对孩子做危险的游戏




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很容易受伤。把孩子抛高、坐飞机(转圈)、拔萝卜等等危险的动作,一不当心就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致命伤害。
抛接孩子致伤的新闻屡见不鲜,多半都是与孩子玩闹时的“一时失手”。
快速摇晃孩子、“坐飞机”等逗乐方式,因旋转速度过快,有可能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
应对指南 可以说:“这样玩孩子会害怕,我们换个方式好不好。”让亲戚与孩子轻轻拥抱一下或者握个手。提前也要告诉孩子,不要和长辈们玩危险的游戏,不然会受伤。让孩子学会拒绝很有必要。




7.不要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相信对于很多二胎家庭来说,都逃不过“妈妈爸爸有了弟弟和妹妹就不要/爱你了”这句话吧。
更有甚者,会逗弄孩子说:
“妈妈说把你送给我了,以后你就住在我们家!”“妈妈已经偷偷走啦,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闺女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安全感至关重要,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基石。
以孩子有限的理解力,亲戚们的一句玩笑,就有可能令他们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惶恐感,孤独、不自信、被拒绝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
应对指南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说,“妈妈没有不要你,妈妈最爱宝宝了。”再给予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加强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感。





8.请不要逗弄孩子的生殖器



这个应该是家有男孩的妈妈特有的困扰,有些长辈总喜欢逗弄孩子:

“你有小鸡鸡么,小鸡鸡去哪啦”“让我摸摸,给你块糖”

这么私密的地方,还请不要用吓唬或者引诱的方式让他露出来,再小的孩子,也是有尊严的。
应对指南 首先就是不要给孩子穿开裆裤,减少小鸡鸡露出来的机会。然后性教育也要从小教起,告诉宝宝:“内裤遮住的地方坚决不能给别人看”。再有就是遁走了,遇到不讲理的长辈,就赶紧把娃抱走吧。




9.请不要将孩子跟别人做比较




逢年过节,孩子最怕的就是被拿出来跟别人比较。
曾看过一篇爆红网络的小学生作文:
“马上过年了,请做个受人待见的叔叔阿姨,别逮着一个孩子就问考了多少分、班上第几名。我们问过你工资多少、几套房了吗?文明你我他,幸福中国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比较根本没有意义,不要让孩子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应对指南 请爸爸妈妈当面肯定孩子的优点和努力,千万不要跟其他人一起,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防逗要点



1、在客人逗孩子之前,给家中长辈打好预防针,提前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与孩子亲密的长辈说明乱逗孩子的危害。
2、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用行动对“熊亲戚”say NO!千万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而委屈了孩子。
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告诉孩子当别人不恰当的言行,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时,可以勇敢地拒绝别人的戏弄。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