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我们拍摄了一些公益短片,想要告诉大家,爱和自由如何落到生活的细节。这些短片不是动画,不是演员演绎,全程实拍。一开始,拍摄团队对于要拍摄的内容充满担忧:“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自己选择所需,在冲突中学习解决问题……”如果不安排或者没有既定的脚本,仅仅两天时间,又是孩子参与拍摄,不确定性太大了!万一拍不到怎么办?拍出来不好看怎么办?
结果是,在爱和自由的校园里,所有那些儿童自我创造的瞬间,随处可见,“拍立得”:)大戏上场前,我先分享偶得的点滴。(文中孩子名字均为化名)我有权利拒绝拍摄刘老师在校门口接孩子的时候,看到预预情绪不太好。他妈妈跟我说,昨天晚上带他剪了个头发,他可能还不接纳和适应他的新发型。刘老师牵着他的手往楼上走的时候,问:“老师感觉到你好像不是很愉快,你的情绪有些低落。你是不是不太适应你的新发型呀?还是你不愿意剪头发?”他说:“老师,是不是我有权利不拍摄?”老师说:“拍摄什么呀?”他说:“就是拍摄,那个来我们幼儿园拍摄的那些人,我是不是有权利不拍摄?”老师说:“是的。是你自愿的,是可以选择的,你有权利选择拍摄,也有权利选择不拍摄。”听到老师这么说,预预就放松了一下。预预看着老师:“老师,我妈妈非要让我拍摄,我说我不愿意拍摄,我不愿意去拍摄。但是我妈妈非要让我拍摄,昨天晚上还带我去剪了个发型,我真的很生气!”老师说:“你感觉到你被妈妈强迫了,是吗?”
他“嗯”了一声。老师说:“你知道吗?这个事情完全是要经过小朋友的允许和同意的。如果你不愿意,不管是老师还是妈妈,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强制你做这个事情,你是有权利拒绝的。”他说:“好吧,那我知道了。”说完,放松地走了。如果所有人都不跟我玩……三个大男孩。浩浩问多多:如果我不跟你玩,你怎么办?多多:我跟晨曦玩。浩浩:如果晨曦不跟你玩呢?多多指了指旁边的豆豆:我跟他玩。豆豆:如果我也不跟你玩……话音未落。多多:如果所有人都不跟我玩,我就跟植物玩!说完,三个人一起欢脱地跑走了。我只同意摄影师拍我第一天早晨,两台摄像机架在大厅的位置。虽然老师提前给孩子们上了主题课,孩子们知道有摄影师会来,但是当看到专业的机器,孩子们还是既兴奋又好奇,奔走相告:“摄影师来啦!”一个男孩儿缓缓走到了摄像机前面,一点一点靠近,再靠近,盯着设备,挡住了镜头。这时摄影师正在拍摄另外一个孩子,就请求老师的帮助,老师请孩子到摄影师身旁去观察。绝大部分孩子好奇过后又重新投入了日常的秩序。上午孩子们的工作结束,男孩儿再次出现在我们视线里,手里拿了一台“摄像机”。我们都震惊了!摄像机十字型的脚手架、屏幕、机身、长镜头,一个个部件,都是孩子用纸自己做出来的!我们感叹,当孩子靠近摄像机时,你真的不知道那个当下孩子的内在在发生什么。想想日常生活中,你的一个允许,抑或阻止,都带给了孩子什么?因为他的作品让我太惊讶了,我问:“宝贝,你的作品太逼真了!能让老师拍张照吗?”他果断地回复:“我只同意摄影师拍我。”,脊背挺得笔直,走了。

圈粉的摄影师这几天,摄影师实力圈粉,成了全园最受瞩目的人!第二天在走廊进行拍摄工作,一个男孩从上来之后一直坐在鞋柜上,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摄影团队请刘老师跟孩子做沟通。因为距离关系,我们都听不清楚他们的沟通过程。孩子最后说了一句:“你不要再说了,我是不会离开的!”刘老师只能“无功而返”。摄影师缓缓起来,走过去,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又是一段听不清楚的对话,但是,摄影师带着觉知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深受触动。孩子顺从地跟着摄影师走到了摄像机的后面。摄影师身旁的孩子一个一个多起来,两个,三个……一个橙色衣服的男孩走过来,依着摄影师的身体,直接坐进了摄影师的怀里。摄影团队的一位伙伴说:“镜头两端,满满都是爱。”什么是采访?孩子们在等待采访,老师跟孩子聊天。“老师老师,我想接受采访!”“好的,你愿意接受采访是吗?”点点头边说:“嗯!老师,什么是采访呀?”……三个预科班男孩看到采访他们班另外一个孩子的场景。孩子:他们在干什么呀?老师:他们在采访。孩子:什么是采访?老师:就是你们等一下进去,会有一个人问你们问题。孩子:那就叫问问题,为什么叫采访?在孩子那里,有好多我们答不出的问题。但是,孩子会在体验中自己找到答案。写在最后如何把爱和自由带回家呢?如何把爱和自由在生活中落实下去呢?
这恐怕是春节回家爸爸妈妈们很容易遇到的挑战。一聚会,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聚在一起,难免就会有各种冲突发生。这往往也是考验爸爸妈妈们的时候。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托育!欢迎关注中国全脑开发网
www.yinlingyoun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