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7阅读
  • 0回复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处理方式,决定了他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灿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3-05
我和老妈一起去亲戚家拜年,没想到因为玩手机的事,亲戚家孩子跟他爸爸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差点就打起来了。
吃完饭后大人都在喝茶聊天,亲戚家孩子拿起手机玩了起来,被一旁的亲戚看到了。
一把夺过手机并且大声呵斥:学习成绩那么差,还好意思玩手机,赶紧给我学习去!
这个上初一的男孩一脸委屈地哭着反抗:
“整个春节期间我都在学习,你还是不满意,除了学习,什么娱乐都没有....”
大家听了正想安慰孩子,这时他妈妈来了句:”这有什么好哭的,再怎么说,你爸也是为了你好!”
这时男孩哭得更大声了:你们就知道拼命叫我学习,考好成绩才能让你们有面子,却从没理解过我的感受.....
孩子爸爸听了火冒三丈,一巴掌落在了男孩的脸上。

最后在亲友们的劝解下,他们父子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事后想想,亲戚对于孩子过分严格和控制的行为真的不妥。
再是面对孩子的情绪,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指责和否定,或者讲一堆的大道理(曾经的我也这样,现在回头看真的很后悔)。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适得其反,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 我不值得被人重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不少类似这样的视频:孩子在地上打滚、发脾气时,父母就在旁边看着,任由孩子躺在地上哭闹。
理由是孩子在试探父母的底线,你要是不理他,他自然会知道哭闹没用,过一会就不哭了。
但事实是,父母用这种冷漠的态度处理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觉得:我的感受不重要,我不值得被人重视。
长大后很可能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形成讨好型人格。

  • 性格偏激

经常被忽略感受的孩子,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感,还可能会产生偏激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比如打人、摔东西、好斗等不良行为。

  • 不再信任父母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发脾气、有情绪是无理取闹。
记得之前带孩子到超市,不同意买他想要的东西,他便会倒地撒泼打滚或者哭闹着不肯回家,每当这时我便“威胁”他:你要是再哭,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了。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真的很无知,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重要的大事。
可想而知,经常得不到理解的孩子,一定会对父母失去信任,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表达自己的内心,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差。
未被妥善安放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而会在孩子心中累积成无法排解的郁结,终有一天会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想要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感受到被爱、被肯定、找到自己的价值,内心生发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的能量,父母一定要做好以下3点:
01.清理自己的情绪瓶子
有妈妈说,我也知道不能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自己的情绪一上来,便控制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可见,跟孩子发脾气,不能容忍孩子的情绪,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耐心和包容度不够。
就像一位妈妈说的,当自己找到情绪不好的根源时,孩子的问题多数会自行消失。当自己足够强大,内心足够有能量的时候,对孩子的包容度也会更高。
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定期清理自己情绪的瓶子。
可以尝试写写觉察日记,记录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梳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和行为,写着写着,心情就会变得平静而有力量。在这样的状态下,哪怕遇到熊孩子的各种闹心事,也不再会着急对他们发脾气了。
02.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脾气和负面情绪,我们会觉得是孩子不听话,跟自己对着干。
但其实,孩子年龄小,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加上不懂如何正确表达自己。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和烦躁,于是通过发脾气或者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此来获得大人的关注和同情。
比如孩子因为作业太难,产生了畏难情绪,抗拒做作业时,父母可以说:
我看了这些题目,确实有难度,我理解你解不出答案,心里着急又郁闷,对吗?
所以不管孩子的行为对不对,也不管能不能满足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先不要着急地发脾气。
而是耐心地、平静地接受和理解他,让他明白: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不好。
03.教会孩子处理问题并告诉原因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我们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时候,他们才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也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
比如,不能满足再给孩子买玩具的需求时,请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

家里已经有很多同类型的玩具了,不能每次来超市都要买。等下一个节日,我们再买一个不同的,这次我不想给你买。
如果你还想哭,我可以陪着你。
想要自己好受点,你可以深呼吸,或者回家打枕头、在纸上乱写乱画都行。

相信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会慢慢学会控制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和表达情绪。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哪里来这么多的耐心,孩子发脾气,骂几句就听话了,再不行就打一顿。

我也知道这个方式在当时肯定比好好沟通要见效快,但是经常这样做,久了也会失效。[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而且会带给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伤害,甚至在他长大之时,不知不觉中已学会了你处理情绪的样子,成为你的模样。


教育在路上,我们从未停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引领右脑中国全脑开发网www.yinlingyounao.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