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阅读
  • 0回复

孩子磨蹭的深层原因,不只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高参
 

生活中,磨蹭的孩子几乎家家都有一个:
起床磨蹭,喊了20分钟还坐不起来;
出门磨蹭,穿衣服、上厕所、整理书包慢吞吞,眼看上学要迟到了;
写作业磨蹭,一会玩玩这一会摸摸那,左顾右盼、东摇西晃······
家长们吼也吼了,催也催了,孩子们还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
其实,不同的孩子,磨蹭的原因是不同的,只有弄清楚导致孩子磨蹭的深层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


最主要的有以下4种:


1、家长包办过多,孩子缺少锻炼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指出: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包办太多,孩子就没有独立做事的机会。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事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动作慢,心急如焚,于是便三下五除二地帮助孩子完成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孩子缺少练习,动手能力不足;同时,也会依赖惯了,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想着就算自己没做好,父母也会来帮忙。
生活中的动手能力的欠缺和惰性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学习态度不勤奋、不积极。
因此,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最好在2、3岁时开始培养。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轻松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勤劳和爱动手的好习惯。
例如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多练习几次,孩子就会熟能生巧,做起事来速度也会更快。




2、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大人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天只有24小时,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做某件事情花费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其他事情的完成。
比如,早餐都做好了,但如果起床磨蹭,饭就会变凉;上学后,吃饭、出门磨蹭,就会导致迟到。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从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观念,到学会管理时间,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讲时间、快慢、5分钟、10分钟等都是很难理解的。
因此,孩子经常看着大人着急上火,心里却很疑惑:“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快呢?我慢慢地刷牙、玩水,多有意思呀。”
所以,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宽容一点,不要因为耽误大人的生活节奏,而去要求孩子以成人的速度去完成任务。
孩子慢慢地吃饭、刷牙、玩玩具,可能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仔细感受、体会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到了3-6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需要遵循学校的时间安排:
起床、出门上学、上课、玩耍、吃饭、午休、放学。
在这样规律的生活作息中,孩子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和时间有关系,于是逐渐对时间产生大概的印象,但想要更深入地认识时间,还需要具体的训练。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感受具体的时间、了解时间的有限性、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可以在家里显眼位置放上钟表、床头边放上闹钟,教孩子认识钟表;
通过沙漏、计时器,帮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体会时间的长短;
在家里贴上时间表,让一天的时间安排清晰可见,便于孩子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时间,比如:一集动画片是20分钟;
在等公交、地铁时,和孩子聊聊:
“下一班还有3分钟”、“这一班如果一直不走,就会耽误下一班车的时间”;
送孩子上学时,告诉孩子“开车到学校大概需要10分钟,所以我们早上最好8点10分就要出门。”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孩子会逐渐对时间的长短有更准确的把握,懂得珍惜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等孩子上了小学,一到三年级,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例如写作业前先大概预估需要多久,列一个时间计划表,尽量在这个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任务。
在规定时间的约束下,孩子写作业会更有效率,减少磨蹭,慢慢养成好习惯。三年级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例如,安排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或者在假期里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在自主感和适当的自由下,孩子做事会更积极主动,自控力也会逐渐提高。




3、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信心

成年人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磨蹭拖拉的情况,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不感兴趣或难度较大的事情时,很容易缺乏动力,通过磨蹭来逃避。
相反,一些有趣、没有难度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电影,就可以快速投入其中。
孩子也是一样,许多磨蹭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兴趣或信心不足,尤其在写作业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长需要带领孩子寻找学习的乐趣,例如让认字、解题变得有趣,帮助孩子找到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的方法。
此外,应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游戏和短视频的时间,每周固定好时间,以免孩子长时间沉迷于其中,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缺乏信心、畏难的孩子来说,他们大多是因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写作业时遇到困难。
这种挫败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于是变得越来越磨蹭。因此,我们要督促孩子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其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孩子磨蹭写作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缺乏兴趣、信心不足、任务量过大等等。
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提供家庭辅导,帮助孩子攻克难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其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面对任务量过大时,家长可以教孩子拆分任务,一个个完成,让孩子学会分解目标,逐个击破,降低任务难度,在心理上减少畏难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家长还需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多鼓励孩子,减少批评否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完成作业后有一个自由安排的时间,相当于完成作业后的奖赏,孩子会更有积极性、更高效地去做。
最终,通过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孩子能够克服磨蹭的问题,高效地完成作业。




4、故意磨蹭,为了寻求关注或消极抵抗

当父母的工作或其他事情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孩子会感到被忽略和孤独,因而产生磨蹭的行为。
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建立亲子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的磨蹭行为,还能提高孩子的情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孩子虽然小,但也很敏感,内心渴望父母的关注和陪伴,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
当陪伴和关注变少,孩子便会通过各种办法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在学校调皮捣蛋、不认真写作业、爱哭、黏人。
这种为了寻求关注的磨蹭,就需要家长好好和孩子沟通,或者增加陪伴时间,让孩子明白你有多爱他,增强内心的安全感。
还有一种磨蹭,是孩子为了反抗父母故意为之。
因此,孩子的磨蹭也是给家长发出信号,提醒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用尊重、平等、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随着孩子的成长,多给他自己做主的机会。
磨蹭的孩子,也有一颗想变好的心。家长多了解原因、提供切实的帮助,而不是只会催促、责骂,才是根治磨蹭的良药。
你家孩子的磨蹭是哪种原因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