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阅读
  • 0回复

如何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静静
 

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需要先观察孩子的具体表现,识别其感觉统合方面的优势或不足(如触觉敏感、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弱等),再设计适合的训练活动。以下是分领域的针对性训练方案



一、先评估孩子的感统需求

    观察日常表现:
  1. 触觉敏感:抗拒理发、剪指甲,讨厌某些衣物材质,不喜欢被触碰。
  2. 触觉迟钝:对疼痛或温度变化不敏感,喜欢用力拍打或碰撞。
  3. 前庭觉失调:容易晕车、怕高或过度寻求摇晃(如不停转圈)。
  4. 本体觉弱:动作笨拙、常撞到东西,握笔用力过重或过轻。

简单测试(示例):
  • 平衡能力:单脚站立(3岁约3秒,5岁约10秒)。
  • 触觉反应:用软毛刷轻刷手臂,观察是否过度退缩或毫无反应。



二、分领域针对性训练

1. 触觉敏感/迟钝的训练
  • 脱敏训练(针对敏感)
    用触觉刷(或软毛刷)从手臂到手掌做轻柔的刷擦。
  • 玩“神秘袋”游戏(蒙眼摸物品猜名称,如积木、绒球)。
  • 逐步接触不同材质(如让孩子用手插入豆子、米粒、泡沫颗粒)。

增强触觉输入(针对迟钝)
  • 用振动玩具(如振动按摩球)按压手掌、脚底。
  • 玩重压游戏:用毯子裹紧孩子模拟“热狗卷”,或让孩子推重物(如装满书的箱子)。


2. 前庭觉训练(平衡与空间感)

  • 针对平衡差/怕高:走平衡木(可用胶带在地面贴直线替代)、踩脚印图案前进。
  • 坐转椅缓慢旋转家长辅助控制速度),或趴滑板车滑行。

针对寻求前庭刺激(不停动)
  • 定时提供高强度前庭输入:蹦床跳跃、荡秋千10分钟。
  • 设置“障碍赛道”(钻隧道+跳圈+翻滚垫子)。

3. 本体觉训练(身体控制与力量)
  • 针对动作笨拙:“动物行走”:螃蟹爬、青蛙跳、熊爬(四肢着地)。
  • 抛接球游戏(从大球过渡到小球)。

针对手部力量控制
  • 捏橡皮泥、用夹子夹小物件(如棉球)、拧瓶盖。
  • 垂直墙面写字或拍球,增强手臂本体觉输入。

4. 听觉/视觉整合训练
  • 针对听指令困难:玩“听指令做动作”(如“摸头+跳一下”逐步增加指令复杂度)。
  • 听节奏拍手或敲鼓(模仿节奏型)。

针对视觉追踪弱
  • 追光点(用手电筒照墙,让孩子快速指到光斑)。
  • 玩“找相同”卡片或拼图游戏。



三、按年龄调整训练重点

  • 2~3岁:以触觉、前庭觉为主(如玩沙、荡秋千、爬行)。
  • 4~6岁:加强本体觉和平衡(跳绳、骑平衡车、剪纸)。
  • 学龄期:侧重精细动作和双侧协调(如篮球、游泳、乐器)。



四、关键原则

  1.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如先短时间旋转再逐渐延长时间)。
  2. 结合兴趣:如果孩子喜欢车,可设计“小车过隧道(爬行)+ 停车入库(精准投掷)”游戏。
  3. 每日短时多次:每次训练10~15分钟,避免疲劳。



五、何时需要专业干预?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咨询感统治疗师
  • 对日常感觉输入(如水流声、衣物标签)极度抗拒,影响生活。
  • 运动能力明显落后同龄人(如5岁仍不会双脚跳)。
  •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且与感统问题相关。

示例训练计划(触觉敏感+平衡弱)
  1. 晨间:用触觉刷轻刷手臂(2分钟)+ 走地板平衡线(5分钟)。
  2. 午后:玩豆子寻宝游戏(触觉脱敏)+ 蹦床跳跃(前庭刺激)。
  3. 睡前:毯子裹紧按压(本体觉输入)+ 听指令做动作(如“抬手摸耳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