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51阅读
  • 0回复

新生入学五大教养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肖雅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9-01
孩子总是把不好听的话挂在嘴边、喜欢跟小朋友抢玩具、话匣子一开就讲个不停、三催四请就是不肯好好就寝、拖拖拉拉一顿饭总是吃半天,怎么会这样?对症下药,了解幼儿人格与认知发展特质,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就能帮助幼儿正确学习。

挑战1不好听的话常挂在嘴边

若以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来看,孩子在这个年纪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好奇自己跟别人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他们还没学会表达这些情感,所以会透过讲一些诸如“大便”、“鸡鸡”之类的话,来呈现他们对这些话题的关注。

对于这样的好奇,父母可以藉机说出孩子的情感:“你有××,觉得很好玩吗?”“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会有××?”并肯定孩子可以关心自己的身体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听听他何时开始发现这件事,发现时的心情如何,甚或可以透过绘本与孩子讨论性。

讨论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他关注的这些部位,是人身上很重要、很私密的部位,穿泳衣时都会遮起来保护着,是不会随便露出来的。

所以要鼓励孩子若有这些好奇,可以提出来跟父母说;并让孩子知道,若他常把这些话挂在嘴上,别人听了会觉得他很奇怪,因为别人不像爸妈那么了解他。

有些父母在听到孩子讲出这一类的话时,常会生气或斥责,因此有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就会把这类话常挂在嘴边。若判断孩子说这些话是为了引起注意时,父母可以采忽视的方式,待孩子能明白的说出真正想法时才予以理会。或直接问孩子:“你要说什么?”“一直说这些话我们听不懂,就不知道怎么帮你?”

当孩子可以明白说出他的意见时,爸妈即应予以鼓励:“这么说,妈妈懂了。”“你讲得很清楚,我知道了。”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会选择他觉得能被重视的表达方式。

其实孩子说这些话,同龄的朋友若觉得很好笑,孩子就会喜欢这种掌控及跟同伴同乐的感觉,因此动不动就挂在嘴巴上。这时父母可以先关心孩子除了喜欢这种一起欢乐的感觉,他跟同伴还一起做过什么好玩的事?帮忙孩子了解,除了这些话能逗朋友开心外,还有很多其他交朋友的方法,并试着表达担心他被误解的心情。






www.yinlingyounao.com

www.chinaquannao.com

挑战2和同伴抢玩具

若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幼儿有自我中心的特质,人的发展也要先有我,才会有别人。有了“我的”之后,才有所有权观念,再从确保自己的所有权后,学习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父母要了解孩子只是想拿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不知道别人跟他有同样的需要,甚至不清楚别人采取的方式跟他不一样罢了。因此父母不要太快为孩子的行为下标签——爱抢、霸道、懦弱……或斥责孩子,要孩子不要怎样……父母过于直觉式的处理,有可能使孩子过于担心外界,压下自己真正的需要,甚至往后会害怕面对冲突。

相反的,大人可以试着听听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支持他的需要或动机,询问孩子是否知道同伴的想法可能是什么。让孩子了解用原来的方式看起来让双方都很不开心,如果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问问孩子下一次可以怎么做。并试着与孩子演练各种他做得到的方法,鼓励他下次再遇到同样状况时试试看新方法,之后再一起看看这方法好不好用,不好用再来修正。这样,父母即帮忙孩子步入面对冲突、解决问题的流程。

以孩子抢别人玩具为例,父母可以试着以中性的话语问孩子:“为什么你想要拿那个玩具呢?”并关心孩子的需要:“原来这玩具这么吸引你,让你很想玩玩看。”试着让孩子由自己的立场来关心同伴的想法:“你不喜欢别人没有问你就拿走你的玩具,○○也一样哦。”“如果别人要来借你的玩具的话,你希望他怎么跟你借?”试着陪孩子操作各种方法,父母也可以提出孩子做得到的建议,如:“○○,玩具可以借我玩一下吗?”

有些孩子认为我的玩具别人随便拿都可以,为什么我要跟他说呢?这时孩子要学习的是,他自己是这种方式,但别人可不是哦;或他自己一定会借别人,但别人说不定是不借人的。在这样的冲突经验中,孩子自然会接收到更多他人的观点,才得以减少自我中心,开始进入有我、有你的人际关系。

若是孩子的玩具被抢,这时可以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被拿走玩具时,有没有吓一跳?”“如果是你要,你会先说一声再拿,对不对?”问问孩子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对方说,或鼓励孩子试着说:“○○,你要先问过我,才可以拿我的东西。”

甚至让孩子了解有些小朋友看到玩具,没有想到要先借就会拿去玩。若孩子有些东西很宝贝,舍不得借同伴玩,他打算怎么办,如:就不带去分享,在家玩个够,等到不介意弄坏时再带出。

挑战3讲话讲不停

有些家长在孩子入园后,会听到老师说孩子在园内爱讲话,常因聊天忘了吃饭,上课也和其他同学攀谈;或不讲话也一定要发出声音;回家后,大人讲话,孩子也老爱插嘴。究竟要怎么培养孩子在适当时机讲出得体的话?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到这时期的孩子,发展任务为“进取与愧疚”,他们渴望尝试新事物并会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进取意识过于发展,会让孩子没有自律的能力;而过于压抑或愧疚的孩子,会局限自己无法自由的发展。甫学会语言的孩子,透过语言充实脑内的数据库及维系周遭的人际关系,是满足他们进取动机的方法,因此动不动就问为什么,或不停的说话,是孩子此时常见的状况。为了让孩子能适当的发展,不压抑其需要,并让孩子知道什么状况下可以得到满足,是家长需要帮忙孩子学习的。

父母若能先了解孩子这些心情,并以同理的口吻或态度,让孩子了解这么做会吵到别的同学或忘了吃饭。若还有很多话想说,什么时候可以说呢?藉此让孩子学习在适当的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学习一次做一件事的能力。这是要慢慢学习的流程,不是马上就能调整的,当孩子说的频率变少或吃了更多饭时,试着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又学习一个新的能力了。

但父母也要评估孩子是否平时很少“被聆听”自己的想法,因此找到倾听的伴就要诉说。这时父母可以做的是,每天固定拨个二十分钟,听听孩子想跟你说的任何话,以满足孩子被聆听的需要。

孩子不讲话也一定要发出声音的原因,是需要再了解的,这有可能是脑中突然闪过什么画面,而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爸妈可以在事后再关心孩子那时发出声音是发生什么事或想到什么,并提醒孩子下一次类似的状况发生时,试着先记着,再跟大人说,因为突然发出声音,会让人吓一跳。

另外,也有可能的是孩子想藉此吸引大人的注意;此时大人可采不理会的方式,只要不影响他人,孩子叫累了自然就会停。或大人也可以走近拍拍他,问孩子:“有什么话想说吗?”当孩子能明白说出时要予以肯定,鼓励孩子下次这么说,大人就会知道他的需要了。当孩子能明白提出需要或说出困难时,大人要及时予以鼓励,这样孩子自然能学习以合适的行为来获取重视。

孩子学会语言的同时,社会化能力也需要学习,如:等别人说完再说、可以问什么时候轮到他、明白的说出自己的意见。若孩子插话时,父母试着说:“你有话想说吗?”“妈妈知道你很急,但我正在跟○○说话,还需要一下下。你要等我讲完去找你?还是你在长针指到9的时候再来找我?”如果允许,尽可能比预计时间更早去找孩子,让他经验大人不会忘记他,等待一样可以有他想要的结果。

此外,孩子通常无法因应特殊情况说出适当的语言,这时大人可以帮忙翻译孩子的话或拓展他的语言。如孩子生气时说:“大笨蛋!”父母可以试着帮忙说出孩子的心情:“我生气了!”甚至问问孩子在气什么,下次可以这么说,这样孩子的语言数据库就变多了,也可学习到更佳的应对语词。

挑战4不想去睡觉

幼儿渴望探索,除了大人所关注的正事外,游戏、谈话、观察外界等等,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要事,要他们舍下多采多姿的世界,独自上床是很不容易的事。况且现在多属双薪家庭,孩子一天中能与父母相聚只有晚上的一小段时间,期待父母有更多的陪伴是很正常的需要。
大人若能在睡前多抱抱孩子,在肢体上有更多的抚慰,让孩子感受不仅孩子想把握每一刻,父母也想把握每一刻与孩子的相处,孩子的心情被回应了,自然会比较安定。

此外,父母也应试着了解孩子想再做更多事的渴望,并让孩子知道一定还有机会再做这些事。孩子的心情被了解及再保证后,慢慢就能接受上床睡觉不代表我没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大人也可以试着在周休假期的前一晚,允许孩子得以晚三十分钟或一个小时上床,让孩子有更长的时间做平常很想做的事,以适度满足孩子的需要。那么,当孩子在周间晚上拖拖拉拉不肯就寝时,就可以安定孩子等待周五晚上可以晚点睡,制造“总是有机会”的期待。

有些孩子在就寝前需要有些睡前仪式,如把喜欢的娃娃堆好、和父母聊个十分钟、或唸个床边故事等,疲惫的父母的确常对孩子一再延长睡前行动感到难以负荷,但是如果了解孩子透过这些行为想确定他们对环境的掌控感,父母或许就能心平气和的看待。因此,只要孩子在就寝时间躺在床上,即使睡不着,父母也不用特别去关注,他们自然会待到疲累而安然入睡。

挑战5一餐饭吃好久

上学后,每天的早餐像打战,一餐饭都要吃好久好久,但又希望孩子能睡饱一点不要赶,爸妈要怎么从容度过早饭时间,又能让孩子吃完、吃得营养?

很多孩子一早起来会有起床气,况且刚睡醒还不会有食欲。若父母想帮忙孩子早起,自己一定也要比孩子早起,做好一天已经开始的准备,或透过某些仪式帮忙孩子准备起床,如打开孩子爱听的音乐、大力的拥抱孩子叫他起床。

若孩子每天都不想起来上课,除了分离焦虑外,父母也可以再多观察孩子是否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与园方联系以了解孩子的状况。

如以一~三岁的发展来看,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掌控自己的身体感觉,透过吃早餐学习关注并照顾自己的身体是必须要的。在食物的选择上,若能试着依孩子需要(如:液态或固态食物),或请孩子列出想吃的早餐让父母事先安排。此外,分量不要太多,以孩子自己觉得够了即可。若孩子当天觉得吃得不够,问问他隔天想多吃一些或带一些什么到幼儿园吃,如此,孩子才有机会透过此流程学习。

目前多数的幼儿园在早上都有点心时间,所以孩子早上即使吃得不多,到幼儿园后不会饿也是正常的。只要父母让孩子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并能关心自己吃的分量能否度过上午的时间,这样早餐时间对孩子与父母而言,就较不是件辛苦的任务,愉快的一天才有可能开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